春日的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金色的油菜花随风起伏,古村焕发着勃勃生机。天台河悠悠流淌,百年古樟如伞盖,非遗牛灯戏在广场上热闹开演……这座地处湘赣交界的小镇,以生态、产业、文化协同发展,绘就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画卷。

山水梳妆,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漫步在“国家森林乡村”密石村,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美丽庭院”的铜牌在阳光下闪耀。2024年,天台镇投入920万元推进39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新修道路25.8公里,完成1322户改厕,实现全镇410个村民小组环境整治全覆盖。曾经杂乱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精致的“口袋公园”,闲置宅基地摇身一变成了文化小广场,就连田间灌溉渠也披上了“生态外衣”。



天台河畔,新植的菖蒲在浅滩摇曳,修复后的河道重现“鱼翔浅底”的生机。投资500万元的人居环境项目,不仅让34户危房户住上了安心房,还在江东村打造出湿地景观带,200亩新增湿地成了白鹭的栖息家园。如今,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5%,20余棵百年古树被悉心保护,密石村等地负氧离子含量超高,成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



“现在每天收拾院子都成习惯了,积分还能换生活用品!”若演村村民李大姐笑着指着门前的“门前三包”责任牌。全镇260名保洁员分片负责,18处污水处理设施持续运转,通过“文明积分超市”“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50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曾经“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变成了如今“全民共建”的热潮!

产业扎根,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天台镇以汉坑工业园区为核心,构建有机水稻产业带、油茶产业带、中药材产业带”的“一核三带”空间布局。2024年新增黄蜀葵种植2380亩,建成4个高产油茶示范点,新造油茶林531亩。“天台茶油”“密石红薯酒”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销往全国,带动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现天台镇政府致力打造本土品牌,未来将实现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跨越。



若演石溪内,农户小院依山傍水,开窗即见溪流青山,每逢周末来此处看荷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镇内10余处天然溶洞开发出“探险+科普”线路,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前来打卡,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致富的宝藏。游客来到天台可以春挖笋、夏摘果、秋打茶、冬酿酒,在享受田园乐趣的同时,也让村民的收入节节攀升。

文化铸魂,涵养乡风文明新风尚

“咚咚锵!”太尉村文化广场上,非遗牛灯戏代表性传承人带着徒弟们表演《春耕图》,牛头灯随着鼓点变换队形,围观的老人跟着哼唱经典唱段,年轻人则忙着用手机记录。现天台镇已建立3个“非遗工坊”,培养2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牛灯戏、红薯酒制作工艺融入文旅体验。牛灯戏文创玩偶、红薯酒定制礼盒成了热门伴手礼,还带动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老手艺焕发新生。

在江东村红色旧址,煤油灯、旧文件静静诉说着革命故事。天台镇修缮保护26处红色文化点,将烈士陵园、旧址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年均开展“古樟树下讲党课”“溶洞里的微党课”等活动50余场。

未来可期,续写乡村发展新篇章

从生态整治到产业发展,从文化传承到基层治理,天台镇的每一步变化,都诠释着美丽乡村的内涵。这里有秀丽的山水、浓郁的文化、富足的生活,更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当阳光洒向天台,这座充满魅力的小镇,正敞开怀抱,等待着每一名游客前来感受它的美好。

来源: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