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探店

,542

我去吃小龙虾了,没失望。

其实,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后,我就一直谗着这一口。

就你对一样东西充满期待的时候罢,你去吃,只会把评判的水平拉高。

这不,这一顿小龙虾,我跑去萧山吃。还好期待没有落空,现在写稿,嘴里还在回味。


小龙虾是萧山夏季的顶流,以前风靡一时的小南门龙虾,老饕们肯定有印象。

多年前采访过的一位大厨跟我说:“做小龙虾可不能去头去虾线啊,回头肉就松散了。”

可到了这家店才发现, 压根没那回子事 。

他家的小龙虾都是 去头 ,虾尾上 浅浅划了一道 , 抽去了虾线,处理得十分干净。


我去的这家馆子,也开了十几年,专门的龙虾馆,也有炒菜。

小龙虾,确实灵光。

剥开鲜红的盔甲,露出嫩白的虾肉。

颜色从虾头开始渐变,先橙红再浅黄,口感也依次丰富。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吃到丰腴的虾膏,只能星星点点看到一些。

不过掰开头,还是忍不住再吮吮腮里的汁水, 不舍得扔啊 。


而后,沿着开背的虾尾,掰开,露出了两瓤龙虾肉,晶莹细腻。

夸张点说, 有点像剥壳的荔枝肉 。


虾子壳,摸上去 巨硬无比 。

一开始,我还在用手指甲卡在缝里剥,借力。

剥到后面愈发熟练,三两下,一个虾肉就完整地落在碗里。



也是藏在硬壳里的肉啊,更加完整柔软,像牡蛎。

吃到嘴里,又嫩又弹, 不是一个鲜活能概括的。


因为是专门做小龙虾的馆子,口味也多。

我点了香辣的和十三香的。还有椒盐的,蒜香的,咖喱的,清蒸的。

我后来找了老板娘,问怎么不做冰镇?熟醉?她一听是冷的,说:“ 这要闹肚子啊 。”


每一盘小龙虾端上来都是半汤。

其实,开背去头后,本身不蘸汤汁就很入味了。


一同前往的朋友是个吃小龙虾的行家,上来就问老板娘,能不能加泡面进去。

得到的回复是:“店里是没有面的,不过你可以去边上超市里买,我帮你煮了你自己加。”

厉害,第一次来就解锁了隐藏吃法。


于是画面就变成了这样:

白花花的面条浸润了龙虾鲜美的汤汁,夹上一筷子到碗里,再秃噜秃噜吸进嘴里,这一口真是美妙极了。


朋友更是直接做了一碗小龙虾面plus版。


如果你问我, 为了一顿小龙虾 , 值不值得去奔波 。

我会不带迟疑点点头。


店里的风格一看就很有岁月的痕迹:吱呀呀的吊顶电扇,酒店式的红布椅,昏暗的灯光......

不说,还以为是穿越回了八九十年代。


刚才前面说,店里不光有龙虾,也有炒菜。

作为一个吃货,好不容易跑去一次,肯定要尽量多尝一点。

于是在吃龙虾之余,劈里啪啦又点了三个菜。

让我惊喜的是牙签牛肉。


这道湖南邵阳地区的美食,在江南地区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牛肉外焦里嫩,通俗点说,就是有“牛肉味”。一口一个就像在吃小零食一样,微微弹牙的口感,嚼起来也不费劲。

我还喜欢里头的小麻花。咬起来嘎嘣脆,回味有一点点的甜,被牛肉和辣椒的油香浸润后,有一种不一样的风味。


八宝油条,上次见还是在福缘居,没想到这样的街边龙虾馆也有它的身影。

调味上并不是常见的甜口,而是勾了咸口的芡汁,让炸得酥脆的老油条浸泡其中。


油条酥酥脆脆,又有汤汁的鲜香味。

在火爆的小龙虾间穿插着吃几块,倒觉得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了。


最后一道酸菜炒肉片,吃第一口就觉得必须得配一碗米饭。

酸菜酸的够劲,像一根根细针嵌进牙龈里,难免叫人身体抖一抖。

那肉片呢,更是嫩滑鲜爽,只吸取了酸菜中一点点的酸味,和大部分的鲜味。

简单的一道菜,却有不简单的味道。



我们正吃得开心,老板也忙过了一阵,从厨房里钻出来,和老板娘、伙计们吃一口饭。

他们的饭菜就简单了,番茄炒蛋,炒青菜,还有一个什么汤。就是家常便饭。

本来想上前聊两句,但那股生活气,一下子又让我把话停在了嘴边。


罢了,结账走出门,肚子已经很撑了。

刚好那天下过雨,街上的风吹过来很舒服。

回头看了眼店里,依旧还有很多人戴着手套,剥着龙虾,吃着聊着笑着。

有句话说,吃龙虾嘛,吃的本就是夜宵的氛围。


你一言我一语,一只只慢慢剥,一分一秒慢慢过,小龙虾最终也被全部消灭。

这才是小龙虾真正的魅力吧?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