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肥西县紫蓬镇贯彻落实县委“五比五拼”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工作思路,以“党建+产业发展”“党建+人才支撑”“党建+科技赋能”为抓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实事做深入、做细致、做到位,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
党建+产业发展,开辟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赛道
创新组织模式。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机制,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承接采摘、垂钓、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业务,形成订单农业、农旅融合、精深加工等多元业态。今年以来,罗坝村苗木产业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订单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带动86户农户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一村一品”提升工程,整合流转土地480亩,建成优质稻麦轮作示范基地,同步发展林下经济、休闲采摘等配套产业。通过差异化发展策略,培育出紫薇苗木、有机稻米等5个特色品牌。
完善利益联结。创新“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机制,设置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确保95户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配套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商品化率提升至75%。
党建+人才支撑,点燃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引擎
实施“雁归工程”。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出台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8项优惠政策,吸引62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创新“1+N”党员能人帮带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人。
强化技能培训。构建“理论+实践”培育体系,联合安农大等院校开设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集中授课、基地学习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苗农、果农等开展果树绿色防控技术、果园管理技术等专题培训,现场演示果树修剪、开沟施肥、松土除草等实操技能。全年开展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等10场培训,参训人员达600人次,实现技术推广到田、服务指导到户。
健全保障机制。推行“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模式,开发乡村保洁、护林防火等公益性岗位32个,优先吸纳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
党建+科技赋能,塑造农业新质生产力新优势
完善基础设施。投资8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引导更多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业流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强化技术支撑。组建由15名专家组成的农技服务团队,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在紫薇育苗中应用组培快繁技术,使200亩育苗周期缩短40%,优质苗出圃率达90%。
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600亩,配置物联网监测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在700亩麦田应用无人机编队作业,实现变量施药、精准施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5%,亩均增产8%。(戴晓娟 吴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