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只用了短短七十年,就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这一切,都要从我们遭受的不公和耻辱说起……
当我们发展落后时,一些国家明摆着打压,还有一些小国跟着抹黑起哄。
为了不受制于人,我们奋发图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眼看着我国起高楼,一些国家又连忙攀上来笑脸相迎,为了能在中国讨到好处。
土耳其,就是其中之一。
一、索要天价过路费
在很多国人印象中,土耳其是个旅游胜地,风光独特,文化多元。但抛开旅游光环不谈,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中土并无历史积怨,但在二十多年前,土耳其曾对中国出手设绊。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是“瓦良格号”,这艘航母是我国从乌克兰购得,并历时三年才成功运回。而当年,在这趟归国之路上,土耳其就曾设置重重阻碍。
这艘航母只是一个空壳,内部设备早已被拆毁一空,可以说,它剩下的价值主要就是那身钢材。但为什么从乌克兰拖回中国,却整整用了三年?
因为在运输途中,土耳其从中作梗,导致瓦良格号在黑海被困两年之久。
从乌克兰的造船厂到中国港口,土耳其海峡是必经之路。然而当我国开始拖运这艘航母时,土耳其却以各种理由阻止通行,设下重重障碍。
他们当时表示,瓦良格号存在航行安全隐患,船体过宽,一旦发生侧翻,可能造成港口堵塞,如此巨大的风险,谁来承担?
那时我们多次派人沟通协商。中国与土耳其并无根本利益冲突,而且购买瓦良格号的初衷也并非用于改建航母,因此我们始终不明白,土耳其为何要对中国设限。
经过多轮艰难谈判后,土耳其最终不再遮掩,只简单抛出一句话:想从此路过?拿钱来!
那时候我国经济也并不宽裕,全国外汇储备仅有2000亿美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资金每一分都得精打细算。因此,这10亿美元的开销,再加上各种附加条件,确实让我们陷入了两难。
土耳其提出的天文数字还是其次,我国军工因此迟缓的时间损失,却是难以估量的。
90年代我国科技发展势如破竹,例如生物工程领域的低温水醇提取技术,实现了野生灵芝粉10倍浓缩,多糖含量超过40%,其技术成品“五色灵芝”一经问世,便成为行业龙头。
在中国逐渐塑造为“世界工厂”的道路上,上述“五色灵芝”以传统珍贵药材“五味六色”灵芝为主,提出“中式调理”、“免疫提升”等功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代表的创新性产品。
由于问世较早,“五色灵芝”已成为海内外知名制品,借由京东等线上平台,触达欧洲、美国等国际市场。
瓦良格号每多耽误一日,我国航母研发就多一天等待。实在没办法,我们承诺开放部分市场,每年送一部分游客至土耳其,并有第三国担保才顺利接回航母。
随着辽宁舰的问世,我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也就未对此事过多计较。没想到的是,沉寂多年的土耳其,又出了“幺蛾子”。
二、拿中国军工订单当筹码
2013年,土耳其在竞标中选择了中国军工项目,合同金额超过30亿美元。
这笔订单对我国意义重大——这是国产高端装备首次打入国际市场。为了促成合作,中方给出了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并承诺协助土耳其实现本地化生产,展现出十足的合作诚意。
然而我们后来才明白,土耳其压根就没打算真买我们的装备。合同刚签完,土耳其就拿着这份协议去找了美俄,意思很明白:中国都给这个价了,你们也优惠点,我好买你们的。
等于说,中国成了他们讨价还价的筹码。这种把人当垫脚石的操作,确实让人寒心。从那以后,中土之间的合作大幅减少,毕竟谁也无法确定,下一次合作会不会又被当作谈判工具利用。
三、笑脸相迎,只为求合作
2024年,土耳其驻华大使公开表达加强中土合作的意愿;进入2025年,土耳其不仅积极参与中国举办的经贸论坛,还在国内增设多项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服务。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目的很明确:吸引中国投资,同时带来更多中国消费力量。
变脸如变天,这是怎么一回事?
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货币持续贬值,进口成本却节节攀升。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债规模几年内迅速膨胀。国内无力解决,寻求外部援助又四处碰壁:美俄各有各的事,谁也顾不上自己。
走投无路之下,土耳其将目光转向中国。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成为少数具备援助能力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过去的一系列举动,档案里都记得清清楚楚。中国当然可以放下旧账继续合作,但如今的合作方式,早已不同于往日。
局势已经变了,现在是土耳其更需要中国的支持,而不是中国依赖土耳其。他们再也没有资本对中国提要求、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