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的好,兼听则明!
很多时候不能单听一方之言,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很容易看不到整起事件的全貌。
5月14日,在湖南株洲的某银行门口,一位老太因取钱的过程在银行门口意外去世了,现场已经盖上了蓝布。
家属回应
死者的侄子回应了这起事件,原来这个家庭也不容易,这位老太常年因为糖尿病卧床,一只脚已经截肢了,前不久又因为摔了一跤,把另外一只脚给摔断了。
在一家医院治疗后,因为当天要转院,可是家属手里没有这么多钱,于是就想着去银行取钱。
这个钱是老太的丈夫当年死后留下来的抚恤金,取钱的过程女儿连续输错3次密码,需要本人去才行,后来才有了把老人给抬过去取钱,而这个取钱的过程需要面部解锁,而时间却长达2个小时。
5月16日,双方达成了和解,银行以慰问金的方式给了家属10万元,事件至此也算告一段落。
然而,事件的真相却并不像当初家属爆料的那样,银行工作人员在昨日还原几点真相。
银行回应:
1.老太的女儿当天带着老太的存折,及两人的身份证来取钱了,却在输入密码的时候连错了三次,钱当时是取不出来了,工作人员告知女儿要带老太过来才行,但女儿并没有说老太的具体情况。
2.两位家属把老太带过来的时候,当时老太虽然坐着轮椅,但精神状态已经不太好了,问话都不答应,只能点头。内勤行长表示,这种情况银行可以直接把钱转到医院,但老太的女儿并没有接受,还是表示要取出来。
3.时间在不断的流逝,因为老太没有睁开眼睛,这个业务久久没有办法办理下来,银行工作人员看到老太的情况,表示可以由一位家属带老太回去,留一位在银行就行,但还是被拒绝了。
4.后来为了以防万一,银行还是拨打了120救护,可惜老太已经不行了。
在家属口中,他们认为银行里面的空调太冷了,让老太很不舒服,后来带老太出了银行门就不行了,去世了。
而另外一个知情人却向我们透露另外一件事:
在银行的时候,老太女儿一共取了两次钱,一次是卡上的,已经取出来了,还有一个是定期存单,密码没输对,银行不清楚老太的病情,这才有了后面的老太来银行。
在医院里,病人家属主动放弃了治疗,来到了银行,办理业务虽说开了绿色通道,但老太的精神状态太差了,久久办不下来,最终曲终人散。
结合以上几点信息,家属应该知道病人的情况,既然已经把卡里的钱取了,先去给老太转院就行,但家属却一再坚持取钱。
并且在行长建议下可以把钱转到医院,却还是被拒绝,另外在银行长达两个小时的折腾,行长已经建议老太先回去,但还是没有接受。
谁才是弱者?
单单就这起事件,有网友觉得老太一家有碰瓷的行为,银行出这个钱有点冤了,将来弄不好银行外面都是抬担架过来取钱的了。
也有网友觉得银行在处理的过程应该有过错,如果流程正确,银行应该无责,虽然事件的结局是和解了,但能不能先分个青红皂白。
在这起事件中,老人的去世实际上家属的责任更大一些。
如果有爱,谁愿意把几乎昏迷的老人推到银行取钱,再则家属已经取到一部分钱了,银行也表示就算银行这边认证不成功,可以把钱转到医院,可惜还是被拒绝了。
虽然银行最后买单兜底,但家属于情于理,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不是么?
大家是怎么看的?
本文信源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