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执业证书的“吊销”与“撤销”有何区别?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导语: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组2025年5月15日发布《关于肖某引发舆情事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称“肖某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董某莹医师执业证书被撤销”。那么,医师执业证书的“吊销”与“撤销”有何区别?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杏林职苑特编写本文,予以解读。
目录

一、法律性质与效力区别

二、适用情形对比

三、法律依据

四、典型案例说明

五、总结



医师执业证书的“吊销”与“撤销”虽然都涉及取消执业资格,但两者的法律性质、适用情形和法律依据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法律性质与效力区别

1.吊销

性质:属于行政处罚,针对已合法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因执业期间存在严重违法行为而剥夺其执业资格。

效力:吊销后,证书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失效,但此前执业行为的合法性不受影响。

恢复可能性:吊销后需等待法定禁止期限(如5年)届满,重新申请并通过考核方可恢复执业资格。

2.撤销

性质:属于行政许可的纠错行为,适用于通过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证书的情形,否定其取得资格的合法性。

效力:撤销后,证书自始无效,视为从未合法取得执业资格,相关执业行为可能被定性为非法行医。

恢复可能性:被撤销者需在3年后重新申请资格,且需符合法定条件。



二、适用情形对比

1.吊销的情形(基于违法行为)

“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等14种情形,详见“吊销的法律依据”部分。

示例:肖某因术中擅自离岗、严重违反医德被吊销执业证书。

注:购买所属专栏即可阅读全文。

本专栏《2024版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二十项核心制度汇编「附流程图」》,系杏林职苑基于《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要点(2024年版)》及相关政策法规编制,欢迎关注、收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