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一则有关“小伙因救人错过高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5月10日,山东省春季高考知识考试开考。当天早上,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考生姜昭鹏在乘车赴考点途中,因抢救突发心肌梗死的同学并护送其就医,错过了首场语文考试。不少人对小姜心生怜惜,在网上留言“再给一次机会”。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5月14日发布公告称,将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小姜补考。在这场考场外的“人性考试”中,答题者与判卷者都交出了高分答卷,让“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大放光彩,也让全社会暖了心。
一个果断抉择,诠释了这位小伙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在去高考的途中,同行的同学发生意外,是救还是不救?“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重来。”这句朴素的话语映照出小姜救人的初心——生命无价。为挽救生命毅然挺身而出,社会需要这种良善。
一次补考特批,折射出刚性制度为“凡人义举”释放的善意。当得知小姜可能没有补考机会时,许多人流露出遗憾和惋惜,纷纷留言请求为小姜“破例”。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启用副题安排补考的决定,让人们直呼“为美德撑了腰”。事实上,按照惯例,除遇不可抗力或重大突发事件,高考无法补考。山东省相关部门将“抢救生命”认定为“重大突发事件”,让小姜可以重新走上高考考场。更具深意的是,当地交警对网约车闯红灯的“豁免”、市委政法委对小姜和司机的表彰与教育部门柔性实施政策形成共振,勾勒出规则与人性的最大公约数,让“救人无忧”得到了制度化的保障和激励。
一场真实救援,验证了学校加强急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面对同学突发疾病,小姜紧急施救,一系列操作准确及时,为同学抓住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据媒体报道,小姜学的是口腔义齿制造专业,这些急救技能都是他在专业课上系统学来的。而且,其所在学校将急救知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师生和员工“人人会急救”。目前,我国急救技能的普及率仍然不高,许多第一目击者因不会急救,让生命救援错过了最佳时机。希望此次事件成为一个契机,让加强急救教育、培养“生命守护者”成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更明确的共识。
在这场没有监考老师的特殊考试里,每个人都是答卷人。考生用行动诠释了“生命无价”,城市用协作印证了“善意可续”,制度用弹性昭示了“文明之光”。那些为生命让渡的规则、为善意保留的通道、为勇气预留的出路,终将汇成照亮人生的星河。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乔宁(媒体人)
编辑:秦明睿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