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阮秋香(Nguyễn Thu Sang)作为非专职编制干部一直在工作,像公务员一样履职尽责,但收入却只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如今她即将面临失业,却还不清楚自己将享受怎样的保障待遇。

最近,45岁的阮秋香是胡志明市第十二郡一个约有7.5万人口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干部,正忙碌地统计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儿童、适龄劳动力情况。她还重新核查辖区内35岁以下已生育两个孩子的妇女、贫困户和准贫困户名单,以便按照市级政策提交相关补助申请。

每天早上7点30分,阮秋香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办公室,确保8小时的工作时间。有时需要走访群众或下基层落实项目,她的工作往往持续到深夜。

从2010年开始,阮秋香就在这个社区工作,那时她刚从中级会计专业毕业。经历多个岗位后,她成为胡志明市首批非专职编制干部之一——这一身份自2009年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后被正式确立。根据各地人口规模和面积不同,每个乡、坊、镇的非专职编制干部人数也有所不同。他们不像公务员那样领取正式工资,而是由省级人民议会决定发放补贴。


2021年,胡志明市因新冠疫情封锁期间,第12郡青春坊妇女联合会和退伍军人协会的官员们将蔬菜分送给民众

目前,胡志明市共有273个公社、坊、镇,共有5562名非专职编制人员。他们承担着各种职责:如各协会组织的副主席、性别平等干部、青少年事务干部、信息技术员、劳动干部、退伍军人与社会事务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出纳文书档案管理员等。

这类非专职干部的补贴是以基本工资为基础乘以一定系数(目前为每月234万越南盾)来计算,并参加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但不包括失业保险。他们与地方政府签订劳动合同,且无法像公务员一样定期晋升工资等级。

刚入职时,阮秋香的月薪不到200万越南盾。到了2015年,她获得大学文凭后,补贴系数从1.86提高到2.34,并加上一些额外补助,目前每月总收入超过8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400元)。

“收入低、任务重,我曾多次想辞职。”阮秋香说。2020年,地方对非专职编制干部数量进行调整,胡志明市裁减了大批人员。虽然她因学历和经验得以保留,但要承担原本2-3人的工作量,收入却没有增加,于是她决定离职。

然而,新冠疫情爆发后,该社区请求她回来协助防疫工作。后来,随着胡志明市根据第98号决议实施特殊机制,允许人口较多的乡坊新增人员并提高待遇,她的工作压力才有所缓解,生活也逐步改善。

“按照当前政策,我们很快就要失去工作,但还不知道能享受什么权益。我们没有缴纳失业保险,离开公职后也无法领取失业救济金。”阮秋香说。她今年45岁,担心很难再找到其他工作。

据内务部统计,从2025年8月1日起,当全国范围内实行两级政府管理模式后,预计将有约120500名非专职编制干部结束工作。有关他们的安置补助政策正在征求意见中,而胡志明市也在制定专项方案,建议一次性补助每人4亿至5.5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2万至16.5万元)。

在平政县永禄A社,当地人口超过12.3万人,政府机构共有47名工作人员,其中23人为非专职编制。该社主席冯国越(Phùng Quốc Việt)表示,这些干部始终全力以赴工作,因为每名干部平均服务5000至6000人,工作任务繁重。

“从工作内容来看,非专职编制干部与公务员并无区别。每个人都尽力完成各自负责的领域和岗位。”他说。

他表示,非专职干部仍需遵守正常上班时间,并接受考核评定以决定是否续签合同,也可享受额外补贴支持。但与公务员相比,他们在定期加薪、法律地位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在精简机构过程中,公务员可依据第178号和67号法令享受更优厚的安置政策,而非专职编制群体仍在等待相关政策指导。

“大家心里都很忐忑,但仍努力完成手头工作后再交接。我真心希望政府能出台合理的扶持政策。”冯国越说。


永禄A公社的非专业工作人员指导人们在公社人民委员会总部办理行政手续

同样焦虑的还有清松(Thanh Tùng),他今年35岁,是高丰郡某社区的民运副主席,他的妻子则是一名另一社区的文书档案员,也将一同失业。“我们真的非常担心,因为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这个年纪找新工作并不容易。”清松说。

他们所在的社区共有约20名非专职编制干部,多数拥有大学学历,年龄最大的超过50岁,最年轻的26岁。目前大家都在努力完成未尽的工作。“事情照常做,但大家都很焦虑,不知道离职后的待遇会怎样。有人考虑做生意,但也不知从何做起,资金又从哪里来。”他说。

胡志明市人事服务中心主任阮文善述(Nguyễn Văn Hạnh Thục)表示,市政府正在调查非专职编制干部的学历背景、就业需求及个人意愿,以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未来,该中心将根据调查结果为有需要的人推荐合适的工作。

“只要愿意接受薪资可能较低、改变生活习惯并学习新技能,就业岗位不会短缺。”她说。

但她也承认,一些用人单位对体制内出身者的能力存在偏见。不过她指出,在胡志明市实际情况不同,由于工作负荷大,体制内干部必须灵活应对、随时加班,早已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虽然政府单位没有加班费,但干部们经常工作到深夜、周六周日也要加班,说明他们始终愿意配合工作安排。”她说,“除了干部自身的努力,也希望企业主能转变观念,愿意接纳他们,并在初期提供适当帮助,让这些离开公共部门的人顺利就业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