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这两个字曾象征着中国医学的最高标准、最严准入、最强专业。可一位“伪医学生”的通行无阻,一连串的学术造假、管理失守,却让这座医学圣殿轰然失信。

当协和都守不住底线,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还能靠什么撑着不倒?

在国家卫健委的通报中,董某莹伪造四门课程成绩,论文重复率超20%,多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却一路畅通无阻地拿下协和的博士学位。



入学审核为何未识破学分造假?

学术把关为何集体“盲视”?

这是“系统漏洞”,是系统配合造假?

“4+4”项目从美国引进,曾被寄予厚望——打破医学教育的壁垒,培养通才型医生。但今天看,这套系统成了某些人规避专业门槛的“快车道”。协和的导师制、答辩制度、德行评价体系,也在一环环地“名存实亡”。

问责不能止于董某莹,必须溯源:是谁签字放行?是谁审核放水?是谁默许造假?还有多少董某莹可能谋害生命?

教育可以失误,不能失守;医疗可以失败,不能失德。

当制度成为少数人的通行证,公平就变成多数人的禁区。

在公众心中,协和不只是医院,不只是医学院,它代表一种“无法替代的信赖”。因为它专业、它严格、它不容儿戏。正因如此,这次事件才格外刺痛人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