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而

我们从小听过很多励志的话,比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些说法有问题——梅花香是因为它本来就是香的,和苦寒没关系;吃苦也不一定就能成功,甚至可能只是白受罪。那么,苦难到底值不值得歌颂?努力和吃苦还有意义吗?

1.任何比喻都是有限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类句子,本质是比喻,是用一种现象去鼓励人坚持。但比喻都有漏洞,不能完全对应现实。梅花确实耐寒,但它的香气是基因决定的,不是冻出来的。人也是如此,吃苦本身不会自动带来成功,关键看你怎么应对苦难。比喻的作用是激励,而不是科学论证,所以不必纠结字面意思。

2.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战胜苦难才值得

没人喜欢苦难。贫穷、病痛、挫折,这些本身毫无价值,甚至应该被消除。但为什么我们又会觉得某些经历可贵?因为人在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和行动——比如坚持、智慧、勇气——这些才是值得肯定的。

举个例子,一个人从小家境贫困,这不是什么“福气”,但如果他通过努力改变命运,那值得佩服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贫穷”本身。苦难只是客观存在,真正该被歌颂的是人的应对方式。



3.倡导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吃苦

现在很多人反感“歌颂苦难”,是因为过去有些观念把吃苦当成目的,甚至美化苦难,比如“年轻人就该吃苦”“996是福报”。这种逻辑是错的——吃苦不是目标,解决问题才是。

但解决问题本身就不会轻松。世上很少有真正“轻松成功”的事,如果有,也轮不到普通人。想学好技能、做好工作、经营好关系,都需要付出。如果因为一件事难就放弃,那基本什么都做不成。

正确的态度是:不美化苦难,但也不逃避困难;不为了吃苦而吃苦,但愿意为目标付出相应代价;分清“无意义的苦”和“必要的努力”——比如低效加班是浪费生命,但专注提升能力就是有价值的付出。

因此,别再问“苦难值不值得歌颂”,而是问:“这件事值得我付出吗?”如果值得,就去做,哪怕不容易;如果不值得,就别浪费时间硬扛。真正的清醒,是懂得区分“必要的努力”和“无谓的受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