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贺龙冤案调查始末》——文摘报

1973年2月,毛主席突然谈起了贺老总的事情,并表示贺老总没有问题,主席话里的意思非常清楚,果然在不久后,毛主席便开始为贺老总平反。

得知此事,周总理非常高兴,这些年间,贺老总的事情一直是总理的一块心病。既然中央已经决定为案件平反,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查清楚案子,周总理对案件的调查极为重视,特意将调查工作交给了华国锋负责。



虽说寻找凶手的事情,交给了华国锋等人,但实际上总理对此案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楚。从1966年开始,针对贺老总的一些攻击就不断出现,总理意识到贺老总的处境非常艰难,他想要极力保护贺老总。

为了贺老总的安全,周总理先是将他们一家安置在西花厅保护起来,之后形势严峻,总理派人护送老总一家到了卫戍区一师驻地西山象鼻子沟,外面有解放军一个连保卫。

尽管总理想尽办法保护贺老总的安全,但终究还是功亏一篑,这让周总理感到非常内疚,他便一直暗中关注着此案的发展。

当华国锋开始调查的时候,总理拿出了自己保存多时的一包东西,华国锋见此大吃一惊,这里面是一堆材料。这些都是案件的重要证据,有了这些东西,华国锋更有信心了。



于是他立即派人核查,想要尽快找到那个诬陷贺老总的凶手。很快,他就发现了两封信,凶手终于露出了马脚,此人便是李仲公。

李仲公早年与李大钊等人一起创办了《法政学报》,之后又担任了诸多进步刊物的编辑,他与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随后,他与李大钊一起前往日本留学,之后又回国参加了护国运动,自此李仲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之后又参加了护法运动,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革命组织内有了一定的地位。

到了北伐战争初期,李仲公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长等重要职务。他出色的文采,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一度被人们称为北伐“文胆”。

可随着蒋介石的野心暴露,李仲公与邓演达等国民党元老一样,都对蒋介石的做法感到非常不满,这让他与蒋介石的矛盾越来越大,李仲公的位置也逐渐被陈立夫等人取代,他也被蒋介石派到了武汉去工作。



南京政府成立后,李仲公被蒋介石召回,曾担任过不少职务。到了抗战期间,他还主持了禁烟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权,但他在党内的位置始终很尴尬,蒋介石也并不是非常信任他。

因此,李仲公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他在重庆的时候经常与郭沫若等中共人士接触,了解到了他们的革命理念。

当时李仲公愿意与中共联合,这让他受到了蒋介石的猜忌。蒋介石不但派人严密监视他的行动,还差点让中统派人杀掉他。

可是考虑到他在党内的资历,蒋介石还是饶了他一命,转而派特务限制他的行动,阻止他参加民主运动。这些做法让李仲公对蒋介石更加不满,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与诸多民主人士一起,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李仲公对蒋介石挑起内战的做法非常愤怒,他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支持蒋介石的言论,渡江战役结束后,李仲公拒绝随国民政府南逃。

1949年7月,他与多位原国民党立法委员联名发表了《京沪立法委员起义宣言》,公开拥护中共。建国后,李仲公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他也在新政府内担任了不少职务。

那么李仲公为何对贺老总做这样的事情呢?他与贺老总的恩怨始于四一二事件,那时由于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一度被人怀疑是策动武汉政府反共,他因此遭到了贺龙的逮捕。

至于他与贺老总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那就不好说了,1968年李仲公连续写了两封信,说是1929年贺老总写给他的,内容中以贺老总的名义,表示要投靠蒋介石。



这两封信成为诸多事情的导火索,华国锋派人对两封信进行了技术鉴定,确定信纸和墨汁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因此两封信完全是伪造出来的证据,自然无法靠这种东西给贺老总定罪。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至于该如何处理李仲公这个凶手,组织上最终决定只是撤销了他国务院参事一职,每月发放80元生活费,并没有追加什么处理。

毕竟李仲公那时已经年近九十,甚至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再拘捕他已经没有意义了,几年后李仲公因病去世,而贺老总也终于恢复了名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