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CBA俱乐部就财务状况多有抱怨,指出因财务状况不佳导致成绩下滑,运营困难。这也及时为CBA联赛如何更好运营,最大限度保护CBA俱乐部的更好运作提醒作。
CBA俱乐部收入结构:依赖联赛分红,多元化不足。CBA俱乐部往年分红超3000万元,但受赛会制影响,近年降至2500万元左右,且依赖联盟整体营收,商业价值下滑将威胁分红稳定性。
门票收入有限且波动大
多数球队单赛季票房仅500万-1000万元,强队或明星球队可突破2000万元,受赛程、成绩和球市影响显著。
赞助与广告收入两极分化
国企球队依赖政府补贴和冠名费,民企球队依赖市场化赞助。顶级球队收入超3000万元,弱队仅数百万元。
4. 转播权收入增长乏力
与腾讯、咪咕等平台合作,但分配机制未充分激励弱队,整体市场规模有限。
5. 衍生品与商业活动开发滞后
球衣、纪念品销售占比低,商业活动收入受品牌影响力限制,难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二、成本支出:薪资占比超70%,运营成本高企。球员薪资支出庞大。本土球员顶薪600万元,外援薪资最高达425万美元,球队薪资支出占比超70%。顶级球队薪资支出达7000万元,远超分红和门票收入。引用某外援的话:CBA俱乐部给的真多。运营成本刚性上升。场馆租赁、教练团队薪资、行政开支等每年需数百万元,且随物价上涨。媒体宣传和品牌推广费用虽占比不高,但对提升曝光率和商业价值至关重要。青训投入不足。多数球队青训预算有限,依赖外部引援,长期竞争力受限。
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财务不佳
商业价值蒸发。近五年联赛商业价值蒸发超百亿,俱乐部收入锐减,亏损面扩大。品牌影响力下降导致赞助商热情减退,转播权收入停滞。超60%民企俱乐部投资人涉足房地产,行业调整导致母公司现金流断裂。部分俱乐部因母公司财务危机,被迫出售核心球员。
政策与市场环境受限。股权转让需篮协审批,且无公开估值标准,导致交易市场“有价无市”。民企接盘需承担隐性债务,难以获得税收优惠,投资意愿低迷。
四、应对措施:制度创新与商业开发并重
工资帽与财务透明化。工资帽遏制薪资泡沫,强制公开财报,配套监管措施防止造假。
升降级与转播权分账改革。引入升降级倒逼弱队提升竞争力,但需平衡联赛稳定性。转播收入按战绩分配可激励弱队。
3. 归化球员与青训体系完善
归化球员分级使用可提升观赏性,但需控制成本。完善青训体系需长期投入。
六、未来展望
短期目标:止血与稳定。CBA俱乐部归根到底是企业属性,一定要按照企业法则进行运作,不能一味靠补贴实现运营。
中期目标要激活市场与提升竞争力,推动股权多元化,引入社会资本,完善青训体系。
长期目标构建可持续生态。积极拓展电竞、篮球培训等衍生业务,加强国际合作,提升CBA品牌国际影响力。
CBA俱乐部的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俱乐部自身要从商业价值方面多做文章,从制度创新、商业开发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方能实现职业化、市场化,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