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太有名气了,名气大到了几乎所有的人不屑于区分的地步。其实,盛名之下,北京烤鸭并非只有一种做法,而是分为两派 —— 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各有各的独特风味和魅力。

在北京,走在街头巷尾,最常见到的烤鸭店大多是挂炉烤鸭的天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全聚德莫属。全聚德作为百年老字号,其挂炉烤鸭的名声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不仅如此,如今市面上的所有新派烤鸭,也都属于挂炉烤鸭这一范畴,可见挂炉烤鸭在烤鸭界的主流地位。

而焖炉烤鸭则极为独特,堪称独一份儿,它的代表便是“便宜坊”。便宜坊,现在全宇宙人都知道, "便宜" 不读"pián yi",而是读作 "biàn yí",“便宜坊”的“坊”,读作“fāng”、一声,而不是二声。"便宜坊"仨字儿的特别读音,也算是焖炉烤鸭门派的一个小标志吧。



前门大街的百年老店里,枣木炭火永不停歇。全聚德的师傅手持两米长杆,在直径两米的穹顶炉膛里演绎着火焰芭蕾。158度恒温的果木炭火舔舐鸭身,将皮下脂肪化作金汁玉液,在鸭皮上炸裂出细密的钻石纹。


挂炉烤鸭采用的是明火烤制,通常使用果木,如枣木、梨木、苹果木等,这些果木燃烧时散发的香气会融入到鸭肉中,为烤鸭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挂炉是用耐火砖垒砌而成,形状像个大烤箱,没有炉门。烤制时,需要将处理好的鸭子挂在炉内,利用果木燃烧的热量进行烤制。在烤制过程中,师傅需要不断地转动鸭子,让鸭子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热,这样烤出来的鸭子皮脆肉嫩,色泽红艳。


挂炉烤鸭对火候的掌控非常讲究,需要师傅凭借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什么时候该加柴,什么时候该调整鸭子的位置,都是一门学问。


鲜鱼口胡同深处,便宜坊的砖窑静若古刹。四百年传承的焖炉以青砖筑成穹顶,先以秸秆炙烤炉壁至通体赤红,待余烬散尽方请鸭入瓮。没有明火的炙烤,全靠炉壁辐射的热浪将鸭子温柔包裹。这种源自南宋的焖炉秘技,让鸭肉在蒸汽与热浪的交响中,炼就了"肉含琼浆皮裹玉"的绝妙口感。


焖炉烤鸭的精髓在于 "焖"。焖炉烤鸭使用的是暗火,炉体是用砖砌成的地炉,炉内先将燃料烧至无烟,然后将鸭子放入炉内,关上炉门,利用炉内的余热将鸭子焖熟。

这种烤制方法使得炉内温度均匀,鸭子受热稳定,烤出来的鸭肉更加细嫩,口感松软,而且鸭皮油脂较少,吃起来不会觉得油腻。焖炉烤鸭在鸭子的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通常会在鸭子体内填入一些调料,让味道更加深入。


便宜坊的焖炉烤鸭传承了百年的技艺,每一只烤鸭都经过精心的焖制,成为了焖炉烤鸭的经典代表。


说到新派烤鸭,有两家馆子要提一下:“大董”和“胡同小馆”。

大董作为新派烤鸭的代表,在传统挂炉烤鸭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它推出的 "酥不腻" 烤鸭,更加注重鸭皮的酥脆和肉质的鲜嫩,同时减少了油脂的含量,让烤鸭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健康理念。大董的烤鸭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都精益求精,比如选用特定品种的鸭子,在烤制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得烤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胡同小馆”干脆就把烤鸭的名字叫“酥不腻”。鸭如其名,外皮酥而不腻,烤过以后只有薄薄的一层,入口香脆,可以单吃、蘸料吃,也可以配合鸭饼食用。有公众号文章这样写道:

“‘胡同小馆’的烤鸭,最得我心的便是这鸭饼,韧劲儿大,非常劲道,在口腔中咬开,包裹感十足。咬开饼皮,里面的配料香味一瞬间四溢,酱料在唇齿间流动,鸭饼软韧,大葱辛辣,烤鸭肥美,鸭皮酥脆。如若觉得太腻,配料碟还贴心地放上了爽口解腻的黄瓜条、山楂条……”

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各有千秋。挂炉烤鸭以其皮脆肉嫩、香气浓郁的特点成为了大众心中的经典,而焖炉烤鸭则以其细嫩松软、肥而不腻的口感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新派烤鸭则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北京烤鸭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哪一派的烤鸭,都承载着北京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承,成为了人们来到北京必尝的美味佳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悬挂在鎏金钩上的肥美躯体,依然在明火与暗焰的千年博弈中,续写着中华美食最诱人的传奇。正如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所言:"真正会吃鸭者,当于炉火明灭间见天地。"

声明:文中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包括封面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结果。如涉及使用不当请联系编者删除。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相关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