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
战争把男人都卷走了,家里只剩女人和小孩,街上几乎见不到年轻男人的影子,女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硬着头皮撑下去。
乌克兰这场战争带来的人口结构灾难,最直接的冲击全砸在女人身上了。就说现在走在基辅或者利沃夫的街上,年轻人里十个有八个是女的,男的要么在前线,要么早跑得没影了。
根据联合国和一些独立机构的估算,从2022年开战到现在,乌克兰至少有几十万男性战死或者逃离,尤其年轻男性几乎被掏空了。这种失衡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缓过来的,往后几十年,乌克兰社会都得被这事儿拖着走。
以前家里的重活、挣钱的事儿大多是男人干,现在全落在女人肩上。不少农村妇女得学着开拖拉机种地,城里的女性为了养家,得去开卡车、修水管,甚至当建筑工人。
政府虽然出钱让女性学这些技能,但真正能站稳脚跟的没几个——毕竟传统观念里这些活不是女人该干的,工资也比男人低一截。
更难的是,很多女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老人孩子,一天下来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战争刚开始,乌克兰军队里的女兵大多是当护士、做饭,但现在前线缺人缺得厉害,越来越多女人不得不拿起枪。
目前乌军里有7万多女兵,其中2万多人直接在战壕里打仗,开坦克、当狙击手,啥危险干啥。可就算这样拼命,女兵在军队里还是受歧视。
她们穿的军装都是男式的,不合身还得自己掏钱改,晋升也比男兵难很多。更过分的是,有些女兵还得忍受性骚扰,投诉还没人管。
现在乌克兰的适婚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像扎波罗热州,25 - 35岁的男女比例能达到1:4.7。这意味着很多女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就算结了婚,丈夫也可能随时被征召入伍,说没就没了。不少女性干脆选择不婚,或者通过跨国婚姻找个出路。
但这也带来新问题: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再加上战争留下的心理创伤,很多跨国婚姻都不稳定。
战前乌克兰的生育率就已经是欧洲最低的,平均一个女人只生1个孩子。现在仗一打,经济崩溃、男人死的死逃的逃,生孩子的事儿更是没人敢想。
2024年乌克兰新生儿只有17.6万,可死亡人数却有49.5万,死的比生的多三倍。
更要命的是,很多女性因为长期压力和营养不良,根本没法怀孕。政府虽然出台政策允许士兵遗孀用冷冻精子生孩子,但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长期的战乱让乌克兰女人心里都压着块石头。空袭警报一响,她们得先把孩子塞进防空洞;丈夫上了前线,每天都得提心吊胆。
据统计,超过60%的乌克兰人需要心理救助,但真正能得到帮助的少之又少。政府倒是搞了些心理健康项目,可资源有限,很多人根本排不上号。有些女人只能自己硬扛,时间长了,焦虑、抑郁成了家常便饭。
现在乌克兰能干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工厂、农场都招不到人。等这一代女人老了,养老金、医疗这些问题谁来解决?
更麻烦的是,性别失衡还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不起来,又会逼更多人往外跑,形成恶性循环。就算战争明天就停,乌克兰也得花好几十年才能缓过来。
这场战争对乌克兰女人来说,就像一场看不到头的噩梦。她们既要在战场上拼命,又要在生活里挣扎,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而整个国家,也将为这场人口灾难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