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枪械制造商瓦尔特武器公司(Walther Arms)官方账号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两支工艺手枪。
这两支手枪以瓦尔特PDP全金属型手枪为基础,由该公司的“大师工厂(Meister Manufaktur)”进行雕刻和调校。两支手枪的雕刻题材分别是“波士顿倾茶”和“野牛猎人”,将教科书上的历史事件变成了武器上的装饰。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的瓦尔特PDP手枪采用的是聚合物套筒座,而为了更好地展现雕刻效果,这两支手枪都采用了金属套筒座。同时,为了给雕刻图案更多的表现空间,取消了套筒前部的防滑纹路。
由于采用了金属套筒座,增加了整枪重量,可以降低射击时的可感后坐力和枪口上跳幅度。握把底部安装的扩张型弹匣仓口,可以提高更换弹匣的速度。从整体设计上看,这两支手枪都很有竞赛型的样子。
这两支手枪还取消了套筒顶部的微型红点瞄准镜安装座和防尘罩上的皮卡汀尼导轨,尽管这两项改动会影响到该枪的使用性能,但真正购买这种工艺手枪的用户,绝对不会给它装上瞄准镜和战术灯,去靶场上打上几十发。
“波士顿倾茶”手枪采用木制握把护板,拥有非常漂亮的自然线条。采用TITAN直线形金属扳机,可以让扣动扳机的手指更靠下方,利用杠杆原理获得更小的扳机力。这种扳机组以行程小而著称,有效提高射击精度和快速连续射击的能力。
“野牛猎人”展现了北美印第安人狩猎北美野牛的场景,可以看到印第安人骑马,手持弓箭和长矛猎杀野牛。需要说明的是,西方殖民者登陆美洲大陆之前,这片土地并没有马。印第安人通过贸易换取马匹之后,大幅提高了狩猎效率。
后来,白人殖民者发现消灭了野牛,也就意味着消灭了印第安人生存的经济文化社会土壤。当时美国陆军中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杀死野牛是解决“印第安问题”的好办法之一。1867年,军官理查德·道奇上校说“多杀死一头野牛,就能少一个印第安人”。美洲大陆上数量庞大的6000万头美国野牛成为他们重点猎杀的目标。根据1889年的调查数据,当时全美仅存541头美洲野牛。鉴于其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该物种于1905年被正式列为受保护动物。通过持续的保护措施,原本濒危的美国野牛数量已回升至约5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