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而有一人独自隐居于鬼谷之中,却影响着天下大局。

他的徒弟众多,其中苏秦、张仪纵横捭阖,孙膑、庞涓驰骋疆场。

这四个人物,都在当时颇具盛名,甚至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那究竟是怎样的奇人,能培育出如此多的旷世奇才?



鬼谷子悟道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位神秘人物,鬼谷子相关的故事鲜为人知。

根据可靠典籍《嵩山记》的记载,他在嵩山拜师老子学仙。

书中记载他跟随老子四处游历,见识到了很多的奇闻轶事,直至周朝时才返回中原,隐居于鬼谷山。



当时,在云雾弥漫的嵩山,年轻的鬼谷子正在认真听着师父老子的教导。

只见老子抚摸自己的白胡须,眼睛看着这个少年。

他觉得鬼谷子十分聪慧,很有悟性,的确是一名天生的学仙术之人。

他将一卷竹简递到鬼谷子手中,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



少年鬼谷子接过这卷竹简,眼睛中闪着求知的光芒。

于是,他便每日在山洞中研读竹简,清晨诵读经书,夜晚思索其中的道理。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在嵩山间玩耍。

他在游玩的同时,还认真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从中能够领悟到事物变化规律。



时光流转,他的学识逐渐增加,对世间万物的理解也越发深刻。

有一天,老子外出游历归来,看到鬼谷子成熟了很多,也懂得了诸多道理。

于是,鬼谷子开始跟着老子到处游历。他们来到了繁华的中原城邦,一路行来。

鬼谷子见识了列国纷争,百姓疾苦。



他尤其善于总结,将所见所闻记载下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谋略智慧。

后来,他选择隐居于鬼谷山,那里犹如仙境一般。

山谷中,他广收学生,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他的教学不拘一格,有时在山中散步,讲解兵法谋略;有时则在洞中,与弟子探讨天下大势。



他的弟子们来自中原各地,个个能力卓越,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秦从他这里学习了合纵之术,掌控六国军队,一时风光无限。

张仪则学会了连横之策,击溃合纵联盟,帮助秦国崛起;另外,孙膑与庞涓在兵法上的造诣颇高。



后来,随着弟子们在列国施展才华,鬼谷子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然而,鬼谷子却始终隐居在鬼谷山中,看淡世间的功名利禄。

虽然关于他的记载过于零散,但其传奇故事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成为令人敬仰的传说。



“纵横”博弈

苏秦作为鬼谷子的学生,虽然出身寒门,但是胸怀大志。

他在鬼谷山中苦学纵横之术,常常彻夜研读相关典籍。

离开鬼谷子后,苏秦便开始游说列国的征程。



他第一站来到秦国,望着咸阳城,心中充满了激情。

然而,秦惠王对他的 "连横" 之策并不感兴趣。

失败的的苏秦并未气馁,转而北上燕国。

在燕国的三个月里,苏秦每日清晨便守在宫门外,终于等到燕文公召见。



他展开随身携带的地图,对其说道:“大王可知,秦与燕之间相隔赵、魏,看似安全,实则很危险。”

他认为如果燕与赵结盟,再联齐、魏、韩、楚,六国成链,秦国绝对不敢进犯。

这番话令燕文公如梦初醒,十分赞同他的想法。



之后,苏秦接着去游说赵国。

在赵国宫殿内,赵肃侯接见了苏秦。

苏秦分析道:秦强而六国弱,然合则强、分则弱。若秦攻其一,五国必援。

赵肃侯也是十分赞赏,当场拜苏秦为相国,派车随其游说齐国。



到齐国后,他直指要害,详细分析了当前局势。

最终,苏秦以“唇亡齿寒”之理说动齐王,从此六国合纵之势初见规模。

至此,他拥有了六国相印,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而这时的张仪正躲在秦国驿馆中,忽然想起与苏秦相处的日子。



那时苏秦总说他“眼如鹰隼,心似深渊”。

当他听闻苏秦的六国盟约已成,忽然笑出声。他知道苏秦此刻正捧着六国相印,非常风光。

与苏秦不同的是,张仪主张的是连横之术。

这就预示着,他们终究要在这战国棋盘上,下一盘你死我活的大棋。



后来,张仪向秦惠王献上了破纵之法。

他认为诸侯各怀心思,若以重利诱之,就可以破局。他建议以楚国的商於之地,作为诱饵,让齐国和楚国进行断交。

后来,张仪前往了魏国。在魏国朝堂上抛出“魏愿臣事秦,共伐齐楚”的想法。



与此同时,苏秦正在举行六国会盟。他看着楚国并没有前来,还听到魏使说国内灾荒,难以发兵。

最终,张仪成功破坏了六国合作,与苏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嫉妒与坚韧

鬼谷子另外两个有名的学生便是庞涓和孙膑,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在战国时期,庞涓与孙膑的名字如双子星般闪耀,但是他们的命运迥然不同。

世人多以“嫉妒小人”评价庞涓,却忘了他曾是魏国最厉害的将领。

世人夸赞孙膑神机妙算,却不知他承受着身体的痛苦。



这对师兄弟的故事,见证了一场场军事博弈。

当时,庞涓是魏惠王的麾下大将。他制定了强军策略,短短三年便让魏国军力冠绝中原。

后来,他率军攻赵,以“声东击西” 之计连连取胜,兵临邯郸城下。

这样的战绩,即便在名将辈出的战国也堪称亮眼。



然而,有人说他恃强凌弱,却忽略他改革军事制度的勇气。

他实行武卒制度,以严苛训练筛选精锐。

后来,他的卓越能力,逐渐使他有些高傲。他嫉妒孙膑的才华,想法设法打算除去孙膑。

后来,庞涓终于等来了机会,私自对其进行膑刑。



然而,孙膑并没有像常人那样萎靡不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

他来到了齐国,以赛马妙策,震惊田忌。

他建议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看似以劣胜优,实则暗含深意。

孙膑因此得到了齐王的赏识,逐渐在齐国扎下根来。



后来,在桂陵之战的关键时刻,田忌欲直扑赵国救援,孙膑却拦住了他。

他建议直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回援,再于桂陵设伏。

当庞涓的军队拖着疲惫之躯进入包围圈时,才发现中计了。

此刻庞涓明白,孙膑已经今非昔比。



他对自己的战败,心中满是不甘。

然而,他也不得不承认孙膑的能力确实出众。

庞涓的悲剧,源自于他的嫉妒。而孙膑的可敬,在于虽身处苦难,仍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他们的恩怨,令世人不禁为之感叹。



结语

鬼谷子虽隐于深山,却以非凡的学识与智慧,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位影响时代走向的奇才。

有的纵横外交,有的驰骋沙场,影响着战国社会的发展。

如今,鬼谷子的育人传奇仍令人惊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