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军史上,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还有若干能打的上将、中将,比如:韩先楚、邓华等,总是被军迷反复提起,因为他们确实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有很多传奇的事件,因此,他们的知名度非常高,也一直被军迷津津乐道。
但也有一些革命先辈,他们同样贡献非常大,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知名度不高,甚至在历史课本上也几乎不提及他们的名字。
一、山东根据地的最大功臣:黎玉
山东根据地,是我党发展得最好的一块抗日根据地,但只要提到这块根据地,很多人只会想到两个人:
一个是徐向前,徐帅在山东短暂整军,统一指挥山东及苏北的八路军部队。此举解决了山东八路军长期存在的山东纵队与115师两大系统各自为战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军事指挥权的集中。
第二个就是罗荣桓,在1943年3月,罗帅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统一领导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
到1945年,仅仅2年时间,山东军区发展出5个军区,22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独立团,24个基干团,4个独立旅,2个支队,1个海军支队,113个独立营(县大队),800多个区中队,115师初期就一个师,《聂荣臻回忆录》《罗荣桓传》都有说,兵力人数为15500人,但现在总兵力将近27万,成为当时我军兵力最多的军区,正规军人数占人民军队的三分之一。这一功绩,罗帅功不可没。毛主席盛赞:“山东换了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其实,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是黎玉,1936年,他受北方局委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恢复因破坏中断的党组织联系,是“山东革命事业奠基者”。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山东革命根据地,黎玉的贡献应该是最大的。
二、“高开低走”的大将资格:陈光
提到115师,我们必然想到林总、聂帅、罗帅等,但其实,我们会忽略曾经担任了115代师长的陈光。
林总是115师的首任师长,从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始,到1938年3月因伤离职治疗,实际上,林总做师长的时间不超过1年。
其后则是陈光代理接任,一直到1943年3月陈光离任代师长,调回延安,陈光代理115师师长长达五年。
在这个期间,陈光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任职期间将115师主力从晋东北扩展至山东根据地,指挥部队在山东战场连战连捷,巩固抗日根据地,完成战略转型。
陈光这种资历已经是大将资格,凡是有大将资格的人,肯定知名度非常高,只是陈光是一个例外。
三、唯一一位被称为“将军”,但没有军衔的人:冯白驹
现在说到解放海南岛,必先要说韩先楚将军。
但没有冯白驹,韩先楚也就解放不了海南岛,对于海南岛战役来说,冯白驹的贡献是堪比韩先楚的。
金门战役之所以失败,在于三个团过去后,我军没有强援,而国军胡琏援军已然登陆,内外夹击我军。
海南岛战役,则形势完全相反,我第40军和43军主力登岛时,薛岳派出反登陆机动部队想要封堵我军,但琼崖纵队马上出发,攻击薛岳部队,如此内外夹击,薛岳的防御体系被迅速瓦解。
琼崖纵队则是冯白驹一手建立起来的,但最后冯白驹不是授衔过低的问题,而是未能授衔。
即使转入地方以后,冯白驹的仕途也不太顺利,遇到了各种困难。
但在今天,位于海南的冯白驹纪念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有邓政委的亲笔题字:“冯白驹将军”。尽管冯白驹将军没有获得军衔,但在人们心中,冯白驹仍是一位无冕的将军。
其实,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在意过自己的知名度。
但他们在意不在意是一回事,真正的历史还是应该铭记这些为这个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只是,有时候历史总是会有不同因素干扰,造成这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