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微塑料进入人体的路径包括食物、水和空气。近期,一项新研究发现,汽车轮胎对空气的污染也是微塑料“攻陷”人体的“帮凶”。空气中微塑料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及刹车时带来的轮胎磨损,可以分解出数以亿计的微塑料碎片,并将它们送入空气中。


食物和饮用水中的微塑料主要源自塑料包装。 不过,更颠覆人们常识的是,我们常用的茶包在泡茶时会释放大量微塑料。中国研究人员对三种类型的茶包释放微塑料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包括空的尼龙6茶包、空的聚丙烯茶包以及市售含有茶叶的纤维素茶包。在模拟泡茶过程中,将每种类型的茶包浸泡在热水中,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茶包滤网,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微塑料形态,发现聚丙烯茶包释放的微塑料数量最多(约12亿个每毫升),其次是纤维素茶包和尼龙6茶包。

令人担心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微塑料可能致癌。研究者用茶包中提取的微塑料对体外培养的三种人体肠道细胞(Caco-2细胞、HT29细胞和HT29 -MTX细胞)进行暴露实验,结果发现茶包释放出的微塑料会被肠道细胞吸收,并表现出明显的细胞选择性吸收特征。人体肠道Caco-2细胞吸收了尼龙6微塑料,HT29细胞吸收了纤维素微塑料,HT29-MTX细胞则同时吸收了聚丙烯和纤维素微塑料。由此可见,不同的微塑料其生物惰性存在差异,对肠道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有可能成为癌症的诱因。


每年,世界各地的厂家会生产近4.6亿吨塑料,约五分之一会分解成微塑料,即1.15亿吨微塑料。预计到2050年,全球的塑料年产量将达到11亿吨,分解成的微塑料约为2.75亿吨。为了减少塑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23年5月16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企业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深入的政策和市场转型,如果转型成功,则有望在2040年之前减少80%的塑料污染。

减少塑料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复利用塑料,如推广可再装水瓶、散装分发机、押金退还计划、包装回收计划等,可以减少30%的塑料污染;回收利用塑料,当回收变成一项更稳定、利润更高的事业时,可以减少20%的塑料污染;替代使用,如使用纸张、可堆肥材料等替代材料制成的产品取代塑料包装纸、小样和外卖打包盒等产品,可以减少17%的塑料污染。不过,这些计划能否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实施,现在看来前景不容乐观。

(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5B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