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蒙甘嘎铁路(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蒙古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终于开工了。这是继1956年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建成通车后,时隔近70年再建的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

为什么说“终于”?是因为这条铁路,自2004年启动,历经21年,经过60多轮谈判,才修成正果,正式开建,真心不容易。


这条铁路虽说跨境,但并没有一般人所想象的规模巨大,其实,它很短,全长不足10公里,9.91公里,从规模上看短得根本无法刷出存在感,但它的意义却非同小可。

说白了,这条铁路也就是连接中国和蒙古两国之间的两个口岸而已,所谓真正意义上的“跨境”铁路。

原因很简单,中蒙两国连接这两个口岸的国内路段早已修好,中国境内的一段叫甘泉铁路,于2012年开通运营;蒙古境内的一段叫塔嘎铁路,也已于2015年建成,就剩下这不足10公里的一段没有接上了。

但别看它短,却足足谈了20多年,说明这条铁路的协调有多艰难,那是几代人的心血。


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我们要推动这条铁路贯通呢?其实,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简言之,蒙古国系内陆国,没有出海口,而蒙古又是资源大国,其运输一直主要靠汽车运输。而这条铁路直通矿产资源富集区,开通后将显著提升煤炭、铜矿等大宗商品运输能力,预计口岸年通关能力能提升一倍以上。

既然是这么一条如此重要的路,为何拖了这么久呢?显然,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一句话,虽然短,但难缠。正如其名称一样——甘嘎铁路,有网友戏称为“尴尬铁路”,这么短的一截路,足足拖了20多年,确实挺尴尬的。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传统的运输体系。甘嘎铁路连接的是蒙古国最为知名的几大矿区,一个铜金矿区,一个煤矿区,都是世界级的。

在此之前,几乎全是通过公路运输解决矿石外运的问题,这么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链,涉及上千的运输公司和上万名汽车司机,其他的,如餐饮、汽修等上下游利益就更不用说了。


这条路的开工建设,显然就是要动他们的饭碗,所以从一开始,就有来自各方的阻力和抵制,各方角力全部涌现,项目推进举步维艰,所以,谈来谈去,谈了整整20多年。

当然,这个20多年,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政权更迭、铁路轨距、融资方案等方面。如政权更迭,这么多年,政府都换了几次了,各有各有利益,自然延缓了决策的进程。

再者,近几年蒙古国曾推行“第三邻国”的外交战略,舍近求远,与西方某些国家眉来眼去,战略上表现出谨慎和摇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其对这条铁路项目的专注度。

至于轨距差异、地质条件这些,对于“基建狂魔”的中国来说,其实都不是什么问题,只要钱到位了,就好说。

不过,虽说一路磕磕碰碰,好在还是动工建设了,预计到2027年建成投入运营。

希望甘嘎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后,不再尴尬,成为造福两国人民的致富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