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农历四月十八,老辈人说这天能看夏天旱涝。民间管这天叫祈嗣日,也是泰山奶奶诞辰,不少人去祭拜祈福。
可对咱种地的来说,更在意“是旱是涝,就看四月十八”这句老话。
这话啥意思?
就是说今儿天气能兆接下来雨水多少。
要是晴天,老辈人讲伏天可能干旱,河里水都得少。像“四月十八晴,伏天河干涸”“四月十八晴,五月无云天”,都是这意思。
北方这会儿小麦正灌浆,晴天利于光合作用,能攒麦粒重量。但天旱也怕干热风,影响灌浆,对产量有隐患。
要是下雨呢,农谚说“四月十八雨淋淋,四十五天黄梅雨”,南方可能阴雨多。阴雨多了,小麦容易受涝,低洼地块得防积水。“四月十八云推磨,十个垸子九个破”,说的就是雨多可能冲毁田堤。
咱农民种地,靠天吃饭的道理忘不了,可也得看实际情况。今年气象预报说,北方今儿多是晴天,南方阴雨为主。
老辈人传下的农谚,是多年经验总结,有参考价值。但各地气候不同,像南方梅雨和北方干旱情况不一样。就说小麦灌浆,有的地方盼雨解旱,有的地方怕雨成涝。
这农谚的局限也得知道,不能全信,还得结合现代天气预报。
比如北方晴天多,虽说光照好,可该浇水就得赶紧浇。南方阴雨多,得提前挖沟排水,别让庄稼泡水里。
种地是个细活儿,老经验和新技术都得用上。您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农谚还有没有用?有人觉得老辈人智慧厉害,有人觉得气候变了不准了。
其实两边都有道理,取个中间,参考着来最稳妥。就拿今儿来说,晴天的地方别大意,旱情苗头得盯着。
下雨的地方别慌神,排水防涝的事儿早准备。农业生产,最怕的就是旱涝急转,提前防范才是王道。咱农民一年到头忙乎,就盼着收成好,天气顺。
老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可咱也得主动算,提前算。您那儿今儿是晴是雨?
老一辈还传着哪些关于这天的说法?欢迎留言说说,大家交流交流种地的经验。
最后提醒,农谚是传统文化,信不信在个人,科学种田更可靠。具体的天气影响,还得看当地实际情况,别一概而论。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农事,比啥都强。
记得常来看看,咱一起唠唠三农天气那些事儿。以上说法供参考,具体生产还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