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在第二届东北书博会上,《一路向北》新书发布会暨《先生向北》舞台剧展演吸引了众多目光。同时,在另一个展厅,东北三省一区“青年向北”大学生理论宣讲比赛也火热开启。


当年,先生带着典籍向北建设吉林;当下,青年以全新方式传承文化火种。从先生到青年,这一幕,也成为书博会上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那么,这场“向北”精神的文化接力,对吉林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书博会的首日,中国吉林网找到了答案。

相信,透过现场的各种文化活动,观展者也可以感受到,吉林的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与外延。

几个镜头,来感受一下。

  • 边疆文脉“活态传承”

在1号展馆,当民族英雄吴大澂的雕塑出现在《守·望——吉林边疆人文地理纪事》宣传推广现场,一位爱国将领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爱国故事,也随即浮现在大家脑海中。


这是一本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共同策划出版的,以科学视角讲述吉林大地自然魅力、人文精神、边疆历史、时代风貌的图书。


现场,主创人员及嘉宾的阅读分享,让观展者对家乡吉林有了全新的认识,出版+地理的形式,让读者清晰看到《守·望》背后的边疆文脉。

  • 非遗与阅读的“化学反应”

在本届书博会文产非遗展馆内,书香与匠心完美结合,也为读者带来奇妙的逛展体验。


非遗传承人大秀“绝活儿”,松花石雕刻技艺、剪纸快剪表演、手撕纸互动表演、二人转手绢体验、草编杯垫制作、青少年未来主题扇面创作等“老手艺+新表达”的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文化内涵向北外延

同样是在文产非遗展馆,“巍巍长白——中俄美术家主题油画作品展”中,展出的87幅中俄艺术家作品,以长白山为媒,以油画为基,堪称是一场跨地域、跨越语言的艺术盛宴与文化交流。


现场,也吸引了大量中外观展者驻足观看。透过画布,穿越山河,把吉林省的自然风光,推向了国际。

  • 传承与创新的碰撞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变,但阅读的精神未变。


书博会现场,“传承民族文脉,书写时代华章”的主题图书发布会与“红人探书博”KOL探展团并行不悖。传统民文出版与新媒体传播的碰撞,恰恰体现了吉林文化发展的包容性。

在“光影书香 阅见吉林”摄影展播区,一幅幅作品定格了吉林的阅读场景。


与此同时,“东北首家少年儿童分级阅读体验馆授牌仪式”也在传递一个信号:阅读的种子正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精细化阅读让阅读更好地成为一种习惯的力量。

此次书博会,巧妙地将“书香”与“石韵”嫁接,让静态阅读体验动态化。而这种“文化+”模式在各个展馆中,都可以感受到。

  • 文化自信的新表达

目光回到“青年向北”宣讲比赛现场,参赛者们用全新的语言和视角,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未来。他们不再是单向接受文化的继承者,而是主动参与文化建构的实践者。

这种转变,正是吉林文化发展的深层动力,文化自信的新表达。

从老一辈学者的“国之所需,先生所赴”,到当代青年的“传承文脉,书写华章”,可以看到,吉林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而其深意始终如一。

这是一片既尊重历史又拥抱未来的土地。

如今,吉林文化脉动的传承已不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融合了时代精神的再创造。

而书博会,恰是展示吉林文化战略的一扇窗口:

立足边疆沃土

面向东北亚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

构建起独特的文化坐标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

摄影 罗浩 张秋磊 李煦

点击下方图片免费领取

第二届东北书博会专属福利!

1000万高德打车券!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张楠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点喜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