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期,主政福建的项南,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指示,大力推进福建改革开放,特别是在项目引进上,态度非常积极。


项南

他强调说,福建各地务必大开门户,把引进工作抓起来,不要犹犹犹豫,七请示八请示,以免贻误时机。为此,他为了一个不算大的项目,愤怒地将国家经贸部告到了中央书记处,说他们不了解福建实际,阻挠项目引进。

他就此事还专门向中央上了一份报告,政治局常委陈云看到报告后,第一时间给予支持,强调说:项南同志的意见很对!

那么,经贸部到底阻止了什么样的项目,让项南这样愤怒?而陈云又为何给予项南这么大的支持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陈云

这是闽西老区永定县的引资项目。当时,一位爱国华侨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准备在永定开办一家藤器公司,公司由他独资,然后进口藤条,雇佣当地无工作的青年进厂搞编织,成品后由他负责销往国外。

项南此前有指示,要求福建各地项目引进要大胆。所以,永定县很快批准了此项目,上级地委也很快做了批复并报到省里。可没想到,卡在省一级就推不动了。

永定县便把此事告诉了项南,希望他能做个指示,尽快批准。项南觉得这是一个好项目,永定县没有任何风险,华侨独资,负责销售,又可以大量解决就业……

因此,他便问省里为何不批。相关人员立即报告说,不是省里不批,请示早就报上去了,是国家经贸部不给发许可证,藤条进口就没办法,问题在经贸部那里。



项南听后非常生气,觉得经贸部不作为,便给自己的老战友,经贸部副部长魏玉明打电话,问他这是政府没有风险的好项目,经贸部为何要卡呢?并向他详细介绍了项目情况。

魏玉明当即表态,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干。项南挂完电话后,非常高兴,觉得推进这个项目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没想到,第二天便收到了经贸部的下文,这个项目不予批准。

这可把项南气坏了,肯定是魏玉明不了解具体情况,打完电话后便过问了,结果被工作人员说服,说不能批,并很快下了文件。

正好,此时项南要参加人大会议,他便带着怒气来到了北京,并直接找到中央书记处告状,书记处便让经贸部给出不批准理由。



经贸部很快回复了三点:第一,在国内搞藤器生产的厂子已经很多了,现在的销路就有问题,再生产就会增加积压;第二,藤条是要进口,要花外汇;第三,没有什么先进技术。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经贸部考虑决定不批准这个项目。

项南听完后,简直哭笑不得,立即反驳说,这个项目是华侨的独资项目,不是与政府合资的项目,所有资金都由华侨承担,将来有没有销路,也是华侨具体负责,跟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又特别强调,政府不承担任何风险就有税收,还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这是多么有利的项目啊!



项南甚至愤怒地拍了桌子,说这么有利的项目被干涉,那国家搞改革开放还有什么希望呢?说这不是一个小小的项目问题,而是关乎到国家形象、福建形象的问题,这让海外华侨怎么看改革开放呢?

因此,他回到福建后,直接向中央上了一份报告,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给予了广东和福建等地大力支持,他的思想是非常开放的,也是非常开明的。因此,看到项南的报告后,立即讲出了那句话,给予了项南最大的支持。

有了陈云指示后,经贸部很快批准了这个项目。不久后,闽西第一家外资企业——永侨藤器企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产品很快销往国外,为永定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



陈云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进一步强调中央和省市,都要放权松绑,大量的权力要下放,真正把思想解放出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