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8日夜晚,毛主席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民主党派人士,并在席间追随了往事,还颇为感慨地说:

“我们被迫打了四年的内战,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人心所向啊!”

领导湖南起义的程潜大为感动,当即举杯向毛主席敬酒:

“承蒙润之盛情招待,我受之有愧,今后愿随各位一起建设祖国。”



其实,毛主席此次设宴,一是为了招待民主党派人士,二是为了给程潜接风洗尘,毛主席对程潜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只有两次亲自到北京车站接人,第一次是接宋庆龄,第二次就是接程潜,可见程潜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作为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的地位不必多说,由于其坚决支持孙中山留下的“三大政策”,共产党人都对宋庆龄格外敬重。

众所周知,毛主席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自己是孙中山的弟子,并将继承孙中山遗志的宋庆龄视为“亲密战友”。

北平刚解放时,毛主席就言辞恳切地写了一封信,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还特意派邓颖超前往上海送信,邓颖超出发之前,毛主席又反复交代说:

“统战庆龄先生需要耐心,千万不要勉强庆龄先生。”



宋庆龄最终被毛主席的诚意打动,于1949年8月28日抵达北平,毛主席率领50多位中共领导人前往车站迎接。

在毛主席看来,想要建设新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做好统战工作,像宋庆龄这样在海内外都享有威望的爱国人士,如果不能出席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将是新中国的一大憾事。

毛主席在统战宋庆龄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兵锋直指程潜主政的湖南,没想到程潜却在此时被撤销了所有职务。

原来,早在1949年3月时,毛主席就让章士钊送信给程潜,希望程潜能够不负期望,推动和争取湖南和平解放。

作为国民党元老,程潜一直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结果被蒋介石“发配”到了湖南,成为了国民党内部的边缘人物。



渡江战役爆发前夕,程潜就有了起义的想法,并多次私下联络掌管军队的陈明仁,陈明仁却对此心存顾虑。

四平战役中,陈明仁曾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重创,担心起义后被清算,因而不敢答应程潜,毛主席虽然远在北平,却对陈明仁的想法了如指掌,于是亲自致信作保,打消了陈明仁的顾虑。

1949年8月4日,程潜联合陈明仁发布起义通电,湖南宣告和平解放,一个月后,两人乘火车来到北平。

对于程潜和陈明仁的到来,毛主席十分重视,亲自带着100多名中共领导人前往车站迎接,还主动上前与程潜握手。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重视程潜,是因为程潜是毛主席的老领导,毛主席参加湖南新军时,程潜是湖南督军府参谋长。



当时,许多人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这么做,毛主席解释说:

“程潜是个元老,又是我的老朋友,请他来参加新政协,共商国家大事,是极为必要的,他不来,新中国就不新了。”

在毛主席的心目中,程潜不仅是革命元老,还推动了湖南和平解放,让三湘大地免遭战火侵害,其历史地位不输宋庆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