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台湾电视节目"鲁习芳辣晚报"上,一位银发老将抛出一个劲爆观点:如果两岸真打起来,战场应该设在福建,而不是台湾岛内。
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说这话的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台湾空军退役副司令张延廷,一位曾经驾驶战机飞抵大陆沿海执行侦察任务的老飞行员,后来还摇身一变成了台湾清华大学的教授。
这位军界"硬派人物"认真分析说,台湾岛上楼多人密,一旦开战,岛内基础设施将毁于一旦,经济倒退几十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用台军的导弹和战机直接打击福建的军事基地,把战火"引出去"。
对张延廷的这种说法,有人拍手叫好,说这才是"真正的抗中保台";也有人眉头紧锁,质疑这种想法是否脱离现实,是不是在拿台湾民众的安全开玩笑。
关键问题来了:这套"福建主战场论"到底是军事奇才的战略远见,还是政治投机的危险表演?台军真有能力在福建打一场胜仗吗?这种言论对本就紧张的两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
张延廷是何许人?
1960年4月19日生于台南的张延廷,祖籍山东青岛,从小就对蓝天怀有憧憬。1982年,他从台湾空军官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台军F-5E战斗机部队,当了一名飞行员。
他的军旅经历堪称传奇。
冷战年代,他曾多次拦截闯入所谓"台湾领空"的苏联轰炸机、运输机甚至导弹驱逐舰。后来,他调到了12队,改飞F-104侦察机,成为了台军中少数能飞到大陆沿海侦察的飞行员之一。
据报道,他曾十余次飞到大陆沿海执行侦察任务,侦察解放军的机场、雷达站、港口等军事设施,最远北至浙江温州机场,南至广东澄海机场,东至钓鱼台。
这段经历让他对两岸军事态势有了第一手的认识。
张延廷不仅是个飞行员,还是个"学霸"。
他在服役期间,还抽空在台湾"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政治系研究所获得了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了台湾首位在现役时就具有正教授资格的空军将领——这点确实不容小觑。
随着军衔的提升,张延廷的职务也水涨船高。
他历任台湾空军司令部政战主任、参谋本部情报参谋次长、空军官校校长、空军航院校长等职。
2015年,他晋升中将,任台湾空军副司令,直到2020年5月1日退役。
退役时,他已经是台湾空军中最后一名曾飞进大陆侦察的飞行员,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台湾空军一个世代的交棒"。
退役后的张延廷可没闲着。
他成了国立清华大学沈崇诲荣誉讲座教授、国立政治大学TCSS顾问、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顾问,还担任了中国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委。
他的研究领域从早年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哲学,转向了政策评估与国际政治。2024年初,他甚至开设了YouTube频道"张延廷将军",开始分享时事评论。
从军事学者角度看,张延廷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的论文包括《近期中共在我海域军演状况研析》、《中俄2021海上联合军演的政治意涵》等,涉猎范围相当广泛,显示出他对军事和国际关系的持续关注。
然而,这位退役将领最广为人知的,却是他在电视节目中的一系列言论,尤其是2022年6月16日在"鲁习芳辣晚报"节目中提出的"福建主战场论"。
这一言论迅速在岛内引发争议,支持者视之为避免台湾遭受战火摧残的妙计,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可能将台湾推向危险境地。
至于张延廷的政治立场,则颇为复杂。
他虽然是国民党成员,担任台北市党部副主委,但他的言论有时似乎更接近"台独"立场。
早期,他的言论较为温和,强调"维持两岸稳定",提倡"军事自主与沟通并重"。
之后,随着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他的立场开始右倾化,言论也愈发激烈。
有评论指出,张延廷逐渐将纯粹的"军事专业分析"变成了"政治煽动工具",他巧妙地把专业军事术语和民粹化表达混搭在一起,打造出一种特殊的"战略煽动混合体"——听起来专业,实则是在挑动情绪。
基于此,大家就能很好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福建主战场论”了。
张延廷为啥提出"福建主战场论"?
众所周知,台湾是个面积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小岛,比云南省一个普通地级市还小。但经过几十年发展,岛内楼高人稠,到处是现代化建筑和高科技企业,台积电、鸿海这些科技巨头的工厂更是遍布各地。
因此,一旦两岸发生武装冲突,台湾本岛很可能变成一片废墟。岛小人多,几乎没有纵深可言,一旦成为战场,损失将难以估量。
台湾几十年来的经济成就、高楼大厦、精密工厂,不用几轮火箭炮就能夷为平地。
再说台湾经济高度城市化,随便炸几轮,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也会灰飞烟灭。因此张延廷主张把战火引到对岸福建去。
他的设想很简单:两岸一旦有事,台军就该主动出击,用导弹和战机打击福建的军事设施,包括机场、港口、雷达站等。
他的理由是,福建离台湾最近,海峡最窄处不过130公里,解放军如果要攻打台湾,肯定会在福建集结兵力,所以台军应该先下手为强,用"雄风"导弹等武器摧毁福建的军事基础设施,拖延解放军的进攻步伐。
张延廷还特别指出,台军应该派遣F-16战机挂载"雄风"导弹,集中火力攻击福建地区的关键目标。同时,台海军的舰艇也应全面出动,在台湾海峡组成密集火力网,切断解放军的后勤补给。
张延廷的计划乍听起来像是"祸水东引 ",实际上却是在打一场必输的赌局。为啥这么说?
台军有能力在福建打赢吗?
先看看台军家底。
截至2022年,台军主力战机是美国制造的F-16,总数约140架,其中部分已经升级到V型,性能有所提升。此外还有幻影2000、F-5E等战机,总计约400架左右。
这些战机中,有不少已经服役几十年,老化严重。
再说导弹,台军有"雄风"系列导弹,射程最远的"雄风-2E"巡航导弹约600公里,能覆盖福建大部分地区,但数量相当有限。
此外,台军还有"天弓"防空导弹和少量美制"爱国者"导弹,但主要是防御型武器。
如果用这些装备进攻福建,会有多大胜算?很难说。
首先,福建军区不是吃素的,有完整的防空体系,包括地空导弹、雷达站和战斗机,台军的F-16想跨海打击,得先过这道关。
其次,台军的导弹数量有限,就算能打过去,也很难对解放军造成致命打击。
再看海军方面,台军现有舰艇包括几艘"基德"级驱逐舰、"成功"级护卫舰和"康定"级护卫舰等,总数约30余艘主战舰艇。
这些舰艇中,不少已经服役20年以上,性能远远跟不上时代。
而解放军海军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有两艘航母服役,055型驱逐舰更被称为"航母杀手",火力和防空能力远超台军舰艇。
单从军力对比看,台军想在福建"唱主角",难度不小。即便台军能发动突袭,解放军也必定会迅速反击。那时,战火不仅不会被"引出去",反而会更猛烈地烧回台湾岛内。
这还没算上解放军的导弹优势。
解放军拥有东风-21D、东风-26等超远程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整个台湾地区,而且精度极高。
这些导弹能够对台湾的军事设施、指挥中心甚至经济中枢进行精确打击。
一旦台军对福建发动袭击,解放军完全可以用这些导弹进行报复性打击,台湾本岛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况且,解放军的空军实力也不容小觑。
歼-20隐形战机已成规模服役,技术性能与美国F-22、F-35相当。还有歼-16、歼-11B等先进战机,数量远超台军。
在这种情况下,台军的F-16想要在福建上空获得空中优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近年来大幅提升。
卫星监视、雷达干扰、通信截断等手段很可能会让台军的作战指挥系统瘫痪。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没有有效的指挥通信系统,再先进的武器也难以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张延廷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维度。
台湾对福建发动攻击,在国际上将被视为挑衅者和麻烦制造者,难以获得国际社会支持。即使美国和日本也很难公开支持这种行为,因为这明显违背了国际关系准则。
所以,从军事角度分析,张延廷的"福建主战场论"更像是纸上谈兵。
听起来挺唬人,真干起来,怕是搬石头砸自己脚。这种言论能引发关注,但实际操作性却极为有限。
"福建主战场论"背后有什么政治考量?
既然如此,在军事上明显站不住脚的"福建主战场论",为何还要被抛出来?
这里面的政治意图相当耐人寻味。
首先,这类言论迎合了台湾岛内某些政治势力的需求。
台湾正面临2024年选举周期,岛内政治氛围日趋紧张。军事安全议题往往是选举中的热点,谁能在这方面展现出强硬立场、提出"创新"观点,谁就可能获得更多关注。
张延廷的言论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让民众产生一种"我们有应对方案"的错觉。
其次,这种"主动出击"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当时所谓"抗中保台"的政治氛围。
它给人一种错觉:台湾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有能力反击的"猛虎"。这类言论虽然脱离现实,但对塑造某种政治形象却相当有效。
再者,张延廷的言论迎合了部分台湾民众的心理需求——希望战争发生在别处,而非自己家园。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家园变成战场,张延廷提出把战场转移到福建的说法,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但问题是,战争不是你想打到哪就打到哪的游戏,尤其在双方军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
因此,即使在台湾岛内,也有不少军事专家对张延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比如,有台湾军事专家指出,台军在空中和海上力量都远逊于解放军,贸然对福建发动攻击,无异于自取灭亡。
还有专家表示,把战场转移到福建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战争一旦爆发,台湾本岛必然成为主要战场,这是地理和军事力量决定的结果,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这些批评声音表明,台湾还是有不少明智之士的。
两岸关系会因这样的言论恶化吗?
站在大陆立场看,张延廷的言论绝非善意之举。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大陆方面的底线。任何分裂国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行,都会受到坚决反对。
如果台湾真要对福建发动攻击,大陆必然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反击。
官方早已表明,和平统一是首选,但武力统一的选项从未排除。张延廷的"福建主战场论"只会刺激两岸关系紧张,增加台海冲突风险。
更要命的是,这种言论会对两岸民间交流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虽然官方关系趋冷,但两岸民间交流、经济往来依然存在。张延廷的言论无疑会加剧两岸民众的心理隔阂,不利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张延廷寄希望于美国和日本的支援,认为台海爆发冲突时美日会出手相助。但现实是,美国一直奉行"战略模糊"政策,从未明确承诺会派兵协防台湾。
日本的态度更加谨慎,虽然近年来对台湾问题发声增多,但能否真正为台湾与中国大陆开战却是另一回事。
日本自身的军事力量有限,主要依靠美日安保条约获得安全保障。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日本是否会冒着与中国全面对抗的风险介入,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张延廷的"福建主战场论",表面看是军事策略,实则违背了基本军事常识和政治现实。
他作为一名退役将领,对两岸军力对比应有清醒认识,却抛出如此不切实际的言论,难免让人怀疑其动机。
咱们得认清一个事实:台湾岛军事拱卫能力有限,一旦挑起战端,必将引火烧身,得不偿失。
张延廷的言论虽然一时吸引眼球,但经不起推敲,甚至可能误导台湾民众,给他们制造虚假安全感,这对台湾民众并无好处。
退一万步讲,就算台军真按张延廷说的去做,又能坚持多久?解放军的反应会是什么?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打游戏,失败了可以重来;这是关系到两岸同胞生命财产的严肃问题。张延廷作为前军人,本应对战争有敬畏之心,而不是在电视节目上轻率地谈论战争策略。
历史终将证明,和平统一才是两岸关系的最终归宿。
那些鼓吹对抗、挑起战端的言论,注定会被时间洪流所淹没。
聪明的台湾人应该看清这一点,而不是被某些政客和所谓"军事专家"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