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在人生暮年的时候,突然赶上了敌国入侵。在绝大多数达官显贵,乃至是皇帝本人,都已经跑了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死守国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活着,首都就还在;他死后,首都迅速沦丧。

而这个老人在临终之前,只留下了六个字的遗言。

“过河!过河!过河!”



老人名叫宗泽,他是一个宋朝大臣。在他临终之前,他依然想着保家卫国,期盼着国家能收复故土,重新打回黄河以北。但结果,一直到宋朝灭亡,宗泽的这个遗愿都没能实现。

历史上的宗泽,其实是一个很‘叛逆’的人。

宗泽小时候并不富裕,祖上常年以种地为生。但宗泽的家里,却很重视教育。

于是,后来宗泽逐渐长大之后,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书上的道理。



但是他长大的这些年里,北宋正好赶上宋神宗在位时期。当时北宋的三冗问题,极其严重,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而在外部,辽国和西夏又蠢蠢欲动。尽管这期间王安石主持了变法,但变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年轻的宗泽,在看到这些之后,开始越发困惑。

为什么自己见到的这些东西,和书上写的道理不一样呢?



于是在之后,宗泽不到二十岁,便离开了家乡,外出游学。此后十多年里,宗泽走遍大江南北,想要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而到了三十三岁那年,求学归来的宗泽,参加了那一年的科举考试。靠着自己的才学,宗泽一跃杀入最后的殿试,功名利禄已经是近在眼前了。

但结果,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宗泽却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批评时政,完全不顾科举考试的字数限制。

因为不符合规则,宗泽最后只能被评为末流。但即便是末流,通过殿试之后,宗泽还是能勉强做一个县令。



不过,因为宗泽为人耿直,不会变通,更不会溜须拍马。此后的三十年里,宗泽一直在县令这个级别转悠,始终得不到升迁。尽管他的工作能力一直很强,但却从来没有人提拔他。

在靖康之变以前,宗泽一直就只是一个县令级别的官员。如果历史正常发展,宗泽在历史上根本不会有任何记载。因为他的级别,实在是太低了。

但所有的这一切,在公元1125年这一年,突然变了。



那一年,金军突然南下,很快就一路打到了北宋首都开封。面对金国的突然进攻,当时很多人都主张谈判求和,只有极少数人主张坚决抵抗。而宗泽,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主张抗金,宗泽很快被调入开封,随后被派往河北邯郸一带,担任知县。在当时的战局下,这是宋金两国交战的最前线。

但接下来,宗泽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愣是在当地组建起了一支民兵。此后,在所有战线都在溃败的时候,宗泽愣是带着这些民兵,击退了一部分金军。



所有人都在溃败,只有他在坚持。

在靖康之变结束以后,赵构在群臣的拥立下称帝。而赵构称帝之后,宗泽则是被提拔为开封知府。但此后不久,当金军再次南下的时候,赵构就带着朝廷中枢,直接南逃了,只留下宗泽留守开封。

这一年,宗泽已经六十九岁了。



但他偏偏站了出来,扛住了这个国家最后的希望。

所有人都在逃,唯有他留了下来,坚守国都。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宗泽几乎以一己之力,扛住了金军东路十万军队的猛攻。而且在他的提拔下,以岳飞为代表的一大批人,迅速被提拔了起来。



尽管当时各地都在溃败,但是在宗泽的坚守下,开封却奇迹般地守住了,并且拖住了金军的大量兵力。

这是一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也就仅仅只持续了一年。



一年之后,公元1128年八月,宗泽因病去世。临终之前,宗泽没有说一句家事,唯独高呼三声‘过河’。

为什么所有人都撤了,唯独我留下了?为什么区区一个县令,却愿意站出来,扛起整个国家的兴旺?

因为我在乎的,从来都不是荣华富贵,也不是赵宋的那几个官家。



我真正在乎的,是这片大好河山。

在宗泽死后,另一个宋朝大臣杜充,接管了开封。但杜充接管开封之后,却迅速下令,让开封守军南撤,并且不再给河北义军提供任何支援。

因为杜充下令后撤,此后不久,开封便彻底沦陷。此后不到一年,杜充本人也投降了金国。



就这样,宗泽三呼‘过河’而亡,终究是成了历史上一个巨大的遗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