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结构性变革。5月1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里斯战略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新物种、新理念、新趋势——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报告》,揭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变革逻辑与未来演进路径。
存量竞争时代的结构性分化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5亿辆,千人汽车拥有量突破250辆,标志着市场进入普及期后的存量竞争时代。
其指出,2023年我国换购比例首次超过50%,预计到2030年将攀升至80%,改善型需求成为主流。政策驱动在存量市场中扮演关键角色。2024年实施的“两新”政策(以旧换新补贴翻倍至1.5万-2万元、地方购置补贴强化)直接拉动下半年销量同比回升10%,全年以旧换新规模超680万辆。而2025年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叠加货币环境支持,预计全年国内市场销量将维持在2600万辆,同比增长约3%。
Z世代崛起重构消费逻辑
“既追新又理性”的Z世代(95后、00后)正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军。
数据显示,Z世代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显著高于前代:70%认为400公里至500公里续航已满足日常需求;30%愿为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支付超万元溢价,较非Z世代群体高出15个百分点。
单身阶段,Z世代将汽车视为“悦己”工具,小米SU7首批用户中90后占比达80%;而组建家庭后,其需求迅速转向空间实用性,对车身尺寸的关注度提升3.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报告显示,Z世代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偏好度仅5%,95%流量集中于专家品牌,如问界、小米。
新能源市场“下沉”与“升级”并行
根据报告,我国三线及以下城市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新引擎。2024年下沉市场新能源销量增速达63%,份额占比攀升至40%,但渗透率仍较一二线城市低10个百分点。充电桩密度低、售后网络薄弱与经济型纯电车型主导的市场特征,为插混/增程技术提供了扩张空间。下沉市场中该技术路线占比达46%,显著高于一线城市。报告预测,2025年插混/增程车型销量将突破800万辆,与纯电车型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在2024年上半年突破50%,领航辅助功能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师建华指出,汽车已叠加电子消费品属性,消费者购车决策中智能化因素权重升至30%。
全球化竞争下的突围
中国车企正从“市场追随者”转向“技术定义者”。海外布局成为必选项。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8%。
但里斯战略咨询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指出,当前出海若仍然依靠“撒网式”贸易模式将难以为继。其建议,车企需聚焦潜力市场,构建本地化组织与渠道体系,讲好本地化故事,而不是单纯将车出口到海外。
在这场百年变局中,中国车企已抢占先机,但窗口期正在收窄。持续洞察消费变迁、聚焦品类创新、构建全球势能,方能在智能化下半场延续领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