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之外的刘宇和台上的刘宇气质上几乎没有太大反差——无论在哪里都是那个自有风骨的温润少年,当工作人员带着直播镜头空降时,即使因为不能提前曝光拍摄造型而脱离服饰元素的加持,妆造未完成的他仍然有如画卷里的谪仙般,在吟吟笑意中稳稳应对。


从幼年习舞,直至2012年正式学中国舞,后来又是移动社媒盛行之后第一批以汉服短视频出现在网友面前的人,刘宇和国风结缘在国潮大火之前,早于他的出道时间。十几年锻造洗练出来的不只是专业技术,更是入骨的从容气度,这让如今的他不必再依赖“鲜衣怒马”的外衣,仅凭一腔炽热的少年力,就能“春风得意马蹄疾”般全速前进。正如他在拍摄时的快闪直播中曾分享过那样,保持高能量的关键在于热情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前不久,他的“宇宙诗人”巡回演唱会合肥站上,盛行于唐宋时代文人雅士的“叉手礼”一如既往被用来在舞台大屏上与全场观众互动教学:“双手交叠、拇指相抵、躬身致意”三步骤整齐划一,形成蔚为壮观的“万人叉手礼”大型古风仪式现场,谢幕环节于是成为“最炫国风舞台”的显眼注脚。


很多观众津津乐道于刘宇演唱会能用各种现代的和传统的舞台元素融会贯通不同人群的关注共享,这些元素创意他本人参与了多少?刘宇举例了演出服的“落地”过程:



那些化了古风全妆,身着各种传统汉服和名曲戏服观演的观众,之所以能实实在在地沉浸其中不虚此行,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舞台上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非遗国粹的表演,比如傩舞、鱼灯舞、舞龙和黄梅戏,这些无一不call back了刘宇四年前正式出道时就曾流露过的推广传统文化的初心。


“傩舞其实是汉族很古老的一种舞蹈,但它并没有那么普遍而广泛地被年轻人了解。大家印象里咱们56个民族中有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只有汉族好像跳舞是专业人士的职业。其实汉族舞蹈源远流长,有非常多的民间元素,也有很具代表性的舞蹈,比如这几年火的英歌舞,是汉族舞的一种,还比如东北秧歌,这些汉族舞都很好看。”多年以前,刘宇第一次对中国舞产生热爱,在众多舞种中选择了它也是因为观看了专业舞者的东北大秧歌表演。“那时觉得这个舞蹈特别张扬,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那个舞台上跳舞的人都很学院派,秧歌在他们那经过了艺术化地处理,在我这儿形成了一种反差感,让我觉得非常的高雅。”

形神兼备的国风艺术正以高雅这个旨趣作为第一吸引力,不但吸引了刘宇选择中国舞,也吸引他多年深耕国风,不断挖掘灵感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刻入自己作品的每个细节。



“宇宙诗人”是刘宇2025年的巡演主题,也是他个人专辑的名称,不但透露了国风的风格底蕴,更将传统文化放进了更多元的宇宙观之中。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的古典舞,还是很现代的强势唱跳形式,在衔接融合的表达方式上总有容纳各种个人创作灵感的广袤空间。

“诗词是我的灵感来源之一。古时没有影像资料,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时候都是靠流传下来的诗词,通过其中的描述去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比如《琵琶行》,白居易的作品没有那么拗口,比较容易被大家想象出来,他写得非常动情。一般在注重情感表达的情景时,文学、舞蹈这些艺术门类都会有深层次的互通性,类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样的句子是很有生活气氛的。” 聊到国风的灵感来源,刘宇提及了几个关键词,从诗词歌赋聊到敦煌壁画。



“与诗词能形成互补的还有类似壁画记录下来的,我们所谓的‘古典舞’其实就是当时人的‘流行舞’,我们给它赋予了古典舞这个名称,有时只能结合现在大家所能接受的审美,通过自己的编创去还原古典舞的样子。敦煌壁画上呈现的有些舞蹈动作特别具体,你能通过这样的平面形象去追溯敦煌舞的姿态和精髓。”刘宇有一双特别能从日常点滴中捕捉生活美学的眼睛——尤其是对大自然的仰望。





而这份凝思带来的感悟,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收获,不但被刘宇用在舞台上,也无声浸润到他每一次和创作相关的交流过程中。在电视剧《月鳞绮纪》的杀青路透中,刘宇出演角色的造型被网友评为“移动的东方美学”,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上古韵味的角色。“喜欢看古装剧的人会把体态看得比较重,所以演员总试图在言谈举止上符合当下的那个逻辑。那我平时对古典舞的研究与体会这时都能用得上。尤其是打戏,其实本来导演只给我设计了一点打戏,后来发现我很协调,就会稍微加一些动作。可能这次尝试过之后,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和不足。下次选择时尽量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发掘一些可开发的自身潜力。”无论舞台还是荧幕,马不停蹄的刘宇仍在不断拓宽国风内核所能蔓延触达的边界,尝试一切新鲜的可能,在一往无前的路上贡献一帧帧鲜活的定格画面——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刘宇:因为拍戏经验相对少,哭戏对我来说比较难。郭导给我导戏过程当中会引导我应该怎么样去想象自己的真实情感,然后在精准的时间点去落泪。当时就一遍一遍地拍,导演突然给我放了一段音乐,一下让人很动情,然后就很精准地在那一刻流下了眼泪。那是一个印象深刻的突破。


刘宇:除了一些非遗传承的美食之外,最爱关注的就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它们很有观赏性,而且舞蹈动作中蕴含大量的当地生活细节,越是具体的生活化来源,才会让偏向高雅抽象的舞蹈形式更有意思。



刘宇:没有太大的不一样,其实对我来说舞台都是要创作内容。只是可能程度上会有一点不同,有时别人会提前给你出创意框架、出服装方案、出音乐编舞等等,但如果放在个人巡演,基本上都是要自己完成的,相当于一个是做演员和一个是做导演的区别。


刘宇:上了台当然更多是释放,在演出那个当下对“提升”是没有感觉的。但是等整个巡演结束再去站到别的舞台上时,你会忽然发现:好像不一样了!还是有提升的。


刘宇:有时会控场,因为我比较注重时间观念,如果大家忘记了时间节点,我是会主动提起来的。有时是分配气氛的那个——就是这个气氛如果不足我就会补上,如果已经太足了,我就会稍微黯淡下来一点,算是一个调节者。


刘宇:我觉得我和它们是好朋友,就是那种很亲密的“损友”,我特别爱陪它们玩儿,观察它们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编辑:张娜
摄影:姜南Nam
策划:Mandy
艺统:高珊
妆发:胤锡
采访、撰文:李慧
制片:Aimee
造型助理:晓妍
美术:Mia
花艺设计:Camille
场地、灯光:上德大象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霹雳小熊

视频策划:More
视频剪辑:RandomP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