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香港报道:5月15日,Mastercard 经济研究所的《2025 年度旅游业趋势》年度报告探讨消费者在旅游经济中的支出。根据该报告,在全球首15位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中,亚太地区占据8个席位。尽管汇率和地缘政治动态能影响消费者行为,但报告强调人们对外游的热情以及由目标驱动的旅游动机仍然是塑造旅游业的强大因素。

此报告汇集了匿名交易数据及第三方资料来源并进行独特分析,报告揭示现今影响旅游选择的因素,东京和大坂是全球暑期旅游(2025年6月至9月)的首两位热门目的地。相对于之前的水平,这两地的旅游需求增幅亦是最大。与此同时,越南芽庄的名气亦正不断攀升。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今年在西南太平洋暑期旅游新兴目的地排行榜中亦排行第四位。

中国仍然是亚洲的旅游巨头:中国内地在2024年仍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内地旅客愈来愈倾向选择物超所值,以及签证便利的旅游目的地,当中包括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他们对中亚地区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旅游目的地的兴趣也在增加,由此可见中国内地市场在持续塑造全球旅游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Mastercard 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David Mann 表示,亚太地区持续引领全球旅游潮流,东京、上海、首尔和新加坡等热门目的地深深吸引着全球旅客。尽管整体经济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但受惠于人们渴望寻找有意义及价值导向的体验,旅游业依然维持强势。从汇率以至地域可达性,旅客在选择目的地时越来越明智、意向亦更明确,明显转向更个人化、更有目的的旅程。

2024年出现的日元贬值对促进日本入境旅游发挥关键作用,成功吸引一群寻求价值的旅客选择成为出游的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日元兑人民币和日元兑港元的汇率各贬值 1%时,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旅客数目便会分别增加1.5%及1.2%。

Mastercard 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同时反映出港元贬值对印尼、墨西哥及南韩旅客的影响较其他市场为大,每当港元兑印尼盾、墨西哥披索及韩圜的汇率各贬值 1%时,从这些国家入境香港的旅客数目便会增加约 0.9%。相对于澳洲和新西兰货币,相同的贬值幅度只会令来自这两个国家的旅客人数增加约 0.2%。

另外,企业正在减少国际外游公干,并转向较近的区内外游。尽管人们整体较少出差,但平均行程时间却变得更长——这显示企业更精打细算地延伸商务旅游预算的运用。例如,由美国出发的商务旅行者前往亚太地区的平均行程从8.8天增加到10.2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