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巴之间签署停火协议,但是双方的紧张局势并没有完全结束。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在宣传和庆祝胜利,并且都在为下一步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准备。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这次停火只是暂时停火,并非是完全停火。印度全国进行10天大型庆祝活动,印度军方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这次冲突取得的胜利。巴基斯坦5月14日移交了一名在4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袭击事件一天后被俘的印度士兵展现了和平诚意,不过印度却再次切断了大坝,导致下游河床暴露。


印度近期频频切断大坝,导致下游河床暴露

1

断水与开战,水资源武器化,背后折射莫迪主动激化矛盾的大国民粹困境。印度时报等媒体5月15日消息,当地时间5月14日,印度政府在没有向巴基斯坦做出任何通告的情况下,突然单方面宣布关闭了伯格利哈尔大坝的所有闸门。印度切断大坝之后,直接导致杰纳布河在印度境内的河段水位急剧下降,下游河床逐渐裸露。下游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用水等都直接受到影响。遭到影响的不仅仅有巴基斯坦还有印度部分地区。

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印度对巴施压的“水资源武器化”策略,也是印度将水资源当作非对称打击手段的尝试。印度近年加速推进《印度河水条约》修订,试图通过断水削弱巴基斯坦农业与民生基础,迫使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水资源武器化,其实是印度常规招数不够用的体现,也说明莫迪的策略已经从过去的相对克制转变为主动激化矛盾。印度并非水资源上游国家,其也非常担忧上游国家切断水源,但还是无视规则反复切断大坝,说明如今的印度并非理性占据主流。


印度切断大坝之后,直接导致杰纳布河在印度境内的河段水位急剧下降

成业民粹、败也民粹,莫迪正在面临大国民粹困境。莫迪政府是非常善于利用印度民粹和民族主义转移内部矛盾,转嫁危机,进而获取支持的政府。凡是遇到麻烦时,莫迪政府就会主动挑起事端制造麻烦,从而陷入了民粹-制造危机-民粹的恶性循环之中。对于莫迪政府而言,民粹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是民粹也限制其理性施政,甚至可以说被民粹所困。不断在水资源上采取超常规危险手段,就是这种困境的体现。


遇到麻烦时,莫迪政府就会主动挑起事端制造麻烦

2

从“战略克制”到“主动挑衅”,莫迪的战争逻辑悄然改变。美国媒体《外交政策》分析报道指出,莫迪政府现在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在挑起冲突问题上态度大变,对巴基斯坦动武不再克制。尽管在这次冲突中印度遭遇惨败,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但是莫迪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却强调印度只是“暂停”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只要遭到袭击,将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打击巴基斯坦境内武装分子营地。莫迪十分强硬的宣称,这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新常态。

借口制造与叙事操控正在成为印度的惯用策略。莫迪需通过战争动员巩固民族主义支持。此前,其利用中印边境对峙激发民意的策略因经济代价过高而失效,转而以对巴冲突重燃民众热情。印度以“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为由发动军事打击,但是到现在都没有拿出任何巴基斯坦参与的证据。莫迪现在就是以欺负弱小的姿态挑起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简单粗暴到不需要任何合理借口。


莫迪讲话

莫迪激进转向有着深层次的驱动逻辑。选举利益至上,民族主义与权力巩固需要是莫迪激化矛盾的基本考量。通过对外冲突塑造“强人领袖”形象,可掩盖经济困境(如股市抛售45亿美元、制造业对华依赖加剧)。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莫迪将巴基斯坦塑造为“外部敌人”,可转移民众对国内高失业率、通胀的注意力。印度虽斥巨资采购“阵风”战机等先进武器,却未配套作战体系,导致实战中遭巴基斯坦歼-10CE与PL-15导弹“降维打击”。莫迪需要再军事能力上通过激进手段,弥合自信与虚实的落差

3

70国闭门会议:一场自欺欺人的“胜利叙事”。《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军方召开闭门会议,向来自70个国家的外国国防和军事武官介绍了“朱砂行动”的“成功实施”。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拉纳在13日的简报会上向来自70个国家的外交官通报了“朱砂行动”的成功实施,强调印度“通过新时期战争中的军事优势展示实力和国家决心”。不过印度这次没有邀请中国代表参加。选择性邀请与信息操控,印度不邀请中国,就是害怕宣传被揭穿。


印度军方召开闭门会议,向来自70个国家的外国国防和军事武官介绍了“朱砂行动”的“成功实施”

印度反对党国大党直言“若真获胜,何需宣传?印度在会议中极力渲染“多域协同作战”与“国产武器优势”,却避谈关键失败,对空战中5架战机(包括“阵风”)被击落、S-400防空系统遭摧毁等事实绝口不提。印度的断水、开战与宣传狂欢,本质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赌局。莫迪试图以民族主义叙事掩盖国内裂痕,以军事投机重塑区域霸权,却可能因实力短板与国际反噬陷入更深危机。南亚的稳定,取决于印度能否从“胜利幻觉”中清醒,回归对话与合作的理性轨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