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3月31日至5月4日,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阳性率从7.5%升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增至6.3%。尤其在4月14日至5月4日的三周内,新冠首次超越长期占据首位的鼻病毒和流感病毒,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主要病原体,这一变化标志着新冠疫情自2023年后再次出现显著反弹趋势。

01

新冠检出率跃居首位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2025年4月以来,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检出率已超过鼻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成为当前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体。


数据显示,3月31日至5月4日期间,新冠阳性率从7.5%攀升至16.2%,住院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由3.3%升至6.3%,连续三周位居门急诊病例首位。这一趋势与2024年末至2025年初的流感高峰期形成对比——当时流感病毒(如H1N1亚型)占据主导地位,检出率高达10.8%。

横向对比发现,2024年12月流感病毒曾以10.8%的阳性率占据首位,而2025年初鼻病毒也一度在北方地区超越新冠。但当前新冠的快速上升打破了传统呼吸道病原体的季节性交替规律,凸显其传播力的持续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他病原体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呈现下降或波动趋势,新冠的“逆势崛起”凸显了其持续变异的传播特性。呼吸道合胞病毒在0-4岁患儿中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流行强度已显著低于新冠。

02

港澳疫情反弹

JN.1变异株的加速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5年3月起,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新冠发病率与重症病例数同步攀升。


此前新冠病毒主要在北方省份占据检出率前列,而南方省份以流感病毒为主;至4月底,南北地区新冠病毒检出率均升至首位。香港、澳门地区新冠病毒发病率和重症病例数自3月起显著增加,污水监测显示XDV变异株流行率上升,阳性率超过过去一年峰值。

香港的呼吸道样本新冠阳性率从3月中旬的1.71%激增至5月初的11.42%,创下一年新高;同期成人重症病例从17例增至75例,死亡病例从3例增至26例。澳门3月中旬检出率更一度高达42.6%,虽后续回落,但仍维持在16.9%的水平。

尤为引发关注的是儿童重症病例的集中出现。香港自4月以来报告至少5例儿童危重病例,包括未接种疫苗且无基础疾病的健康儿童。一名17个月大女婴因合并感染新冠、腺病毒和鼻病毒并发急性喉炎,情况危殆。


这一现象提示,尽管儿童整体风险较低,但混合感染与免疫空白可能加剧病情复杂性。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显示,本地新冠活跃程度已突破过去52周峰值,污水病毒含量及呼吸道样本阳性率均创下新高,其中JN.1相关变异株(如XDV)占比超过90%,其传播速度和潜在致病性均高于此前主流毒株XBB。


从污水样本中检测出变异病毒株的估算比例。图源: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重症与死亡病例的增加也引发关注。香港公立医院数据显示,2025年4月后,新冠住院病例增速虽低于确诊增速,但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数仍创下新高,提示变异株可能引发更复杂的临床结局。

此外,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目前中国内地的主要流行株也为XDV系列变异株,3月份的4周内,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72.4%、76.2%、79.9%、87.2%。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内地新冠阳性率近期也有所上升。以广东省为例,乙类传染病中,报告阳性数居首位的即为新冠病毒感染,4月份报告例数达23188。在3月份,这一数据仅为3548,增长约6倍。

03

多重因素驱动疫情反弹

当前疫情反弹与病毒进化及人群免疫力衰减密切相关。XDV变异株的流行反映了新冠病毒通过重组与突变持续适应宿主环境的策略。北京大学曹云龙团队研究显示,NB.1.8.1对中和抗体的逃逸能力较前代毒株显著增强,可能导致突破性感染增加。


与此同时,距离上一波感染高峰(2024年夏季)已逾10个月,人群抗体水平自然下降,形成免疫洼地。

香港大学孔繁毅教授指出,新冠或已进入“每半年一次轻微爆发”的周期性循环,这与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季节性波动类似。此外,疫苗接种率低迷进一步削弱群体防护。香港数据显示,95%的成人重症病例未在半年内接种加强剂,而儿童病例中60%未接种疫苗。

当然,随着口罩令等强制措施的取消,人群防护意识普遍降低,加速了病毒传播。

04

防控策略

科学应对与脆弱人群保护

面对疫情波动,多地疾控部门已调整防控建议。

香港、澳门等地呼吁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接种针对JN.1毒株的疫苗,并建议儿童接种以降低家庭传播风险,而北京、上海等地强调感染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利用哨点医院数据实时预警,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并倡导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手卫生等习惯。


总的来说,新冠病毒的再度抬头警示我们:呼吸道传染病的威胁从未消失。未来需平衡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运行,通过精准监测、科技赋能和公众参与,构建更具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


微信订阅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编辑|张毅

主编|黎坤

总编辑|吴新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