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磊 通讯员 陈萍
"现在头不晕了,眼前的世界终于不转悠了!"5月7日,在德城区中医医院病房里,83岁的李爷爷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这位刚来医院时头晕的无法下床的老人,刚刚经历了一场生命"通路"的修复手术——医院脑病二科团队成功为他实施双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术,一次性打通了即将"断流"的脑部供血通道。
李爷爷近日来饱受头晕困扰,最严重时连起床都困难。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提示双侧小脑急性梗死,同时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让医生们捏了把汗:老人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达85%,左侧更是提示次全闭塞改变,仅剩"一丝血流"维持供血。"就像家里同时断了两根主水管,小脑随时可能'停水停电'。"主治医生王墨飞用生动比喻解释病情,"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再次出现脑梗死进展加重,导致瘫痪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面对如此高危病例,医疗团队没有选择保守治疗。5月6日上午,在介入导管室里,一场精细手术正在展开,医生们通过患者大腿根部的微小穿刺点,将头发丝粗细的导丝精准送达病变部位,"就像在悬崖边上修公路,既要清除'塌方',又要保证不破坏'山体'。"手术医生王墨飞回忆道。最终,两枚精密的支架如同微型"脚手架",成功撑起了濒临塌陷的"血管隧道"。支架成功置入后,李爷爷自诉脑袋变得清亮了,头晕症状当时就缓解了。
"在过去,类似高龄患者往往因各种原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偏多,但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经验的丰富,介入手术治疗方法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德城区中医医院(德州联合医院)脑病二科主治医师王墨飞表示,虽然股动脉路径需要更严格的术后观察,但对于同期处理多支血管及复杂病变能提供更稳定的操作平台。此次介入手术同期完成双侧治疗,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据悉,该院年内已成功完成8例高龄高危脑血管介入手术,其中最高龄患者达90岁。专家提醒,持续头晕可能是脑血管报警信号,建议及时进行头颈部血管评估。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越来越多高龄患者正获得"老而不衰"的健康晚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