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校园里的机器人、用瓦楞纸做的车车、根据月球特点制作的创意场景、还有穿越一万年来到现代的恐龙化石……

5月14日,由重庆市科技局指导,沙坪坝区教委、沙坪坝区科技局、沙坪坝区科协主办,南渝中学承办的“智汇公能·创享未来”重庆市南渝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暨沙坪坝区科技活动周活动正式启幕。5月15日中午,南渝中学高中部还举行了专场科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学活动的盛宴中来。

南渝中学作为重庆市沙坪坝区科技教育标杆学校,与南开中学教共体、明月湖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深度合作,构建“新质人才培养生态”。南开中学校长、南渝中学党委书记肖力表示,作为重庆市科普基地及“科创渝苗”试点校,南渝将推进三个“深度融合”: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在课程中厚植“科技报国”的信念;学科教学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化研学,构建完整科研链条;校园生态与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依托西部科学城平台,培育解决真实问题的未来创新者。

沙坪坝区教委初教科科长王兰表示,此次活动是落实“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理念的实践,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区域科教协同发展。


两大基地授牌,赋能创新实践

“罗中立奖学金美育共创基地”首次落地中学,标志着艺术与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该奖学金由四川美术学院发起,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青年艺术支持计划”,基地将通过艺术家驻校、美育课程开发等方式,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授牌仪式上,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罗丹与南渝中学党委书记肖力共同揭牌,未来计划引入青年艺术家工作坊,推动“科技+艺术”主题创作。

另一项授牌“少年中国芯工程基地”由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推动,聚焦芯片科普教育。北京大学教授何进指出,基地将围绕芯片设计、调试等环节开发课程,并开展“星际大湾”等趣味项目,激发学生对半导体技术的兴趣。南渝中学执行校长姚显荣表示,基地建设与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战略相呼应,未来将组织学生参与芯片开源项目,培养“硬科技”后备人才。

多元活动开启科技盛宴

本届科技节以“展、会、赛、习、演、观”六大形式展开,覆盖科普展览、科技论坛、科创赛事等板块。科学嘉年华现场,赛力斯汽车展示智能驾驶技术,重庆自然博物馆作为参展单位,还带来了“活灵活现”的恐龙化石,明月湖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开设机器人编程互动区,南渝智创班开展机器人对抗挑战赛,还有南开荣中带来的荣昌陶、夏布等非遗,南开大三中的机器人“阳光”与学生的互动,同学们通过“动手做”感受人工智能、航天科技、非遗等领域的魅力。

晚间“科学晚会”则以艺术形式演绎科技主题。晚会融合激光舞、全息投影等科技元素,各学科老师和学生通过舞蹈、歌曲、实验、话剧、魔术等多种形式演绎科学,线上线下联动吸引7.5万人次观看。


深化科普教育,培育强国后备军

活动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部署,贯彻新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将科普教育纳入“双减”工作体系。南渝中学联合驻区高校开设“科研实践日”,学生可进入实验室参与微课题研究;同时推出“科普基地参观计划”,组织学生走访明月湖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拓宽科技视野。

沙坪坝区科技活动周还设立“科技论坛”板块,邀请北京大学何进教授、深圳系统芯片设计重点实验室团队开展专题讲座,内容涵盖芯片自主创新、人工智能伦理等前沿议题。南渝中学物理组教师牵头设计“家庭科学实验包”,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趣味实验,推动科普教育从校园向家庭延伸。


科技筑梦,青春有为。

未来,区域将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构建“全链条”创新育人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实现。

南渝中学执行校长姚显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以“众分所能”理念为核心,联合高校实验室、科技企业及艺术机构,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创新链。

上游新闻 王渝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