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乘天堑云梯,走四色川青”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川青铁路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紧密串联,筑牢了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根基。

聚焦科技创新与经济赋能。铁路部门以科技创新为杠杆,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通过客流分析系统实时追踪旅客需求,动态调整旅游专列班次密度,提升九寨沟、黄龙等核心景区的高铁接驳效率。2024年,阿坝州游客接待量突破1225万人次,较去年增长21%,创历史新高。针对高原特色农产品运输痛点,铁路部门搭建冷链物流智慧平台,集成温控监测与路径优化功能,助力“阿坝产”直达全国餐桌。更深层的经济赋能在于“交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通过打通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将沿线分散的文旅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整合为标准化、规模化的供给体系。

落实安全管控与人文服务。安全运营是川青铁路的生命线,也是区域发展安全稳定的基石。针对复杂地质环境,铁路部门构建立体监测体系,年均清理危石超2000立方米;隧道内布设有害气体监测装置和地震预警系统,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冬季高寒区段,电加热道岔和智能融雪系统的应用,确保极端天气下线路畅通无阻。铁路部门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镇江关站天桥采用离地30米悬空设计,减少对河道的生态干扰;海东西站半封闭声屏障降低噪音污染,保障居民生活质量。车站内设置氧吧和医疗急救站,精准回应高原旅客的健康需求。

川青铁路的运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它用生态优先的设计重塑基建逻辑,以科技创新突破自然桎梏,凭“铁路+”模式激活区域经济,更以安全与人文关怀守护民生福祉。这条“四色天路”不仅是连接西北与西南的交通动脉,更是铁路部门递给国民的一张发展答卷——可持续的未来,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对技术的深耕、对民生的担当。(杨振鑫 李国舣)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