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乘天堑云梯,走四色川青”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川青铁路为纽带,串联三星堆、中国古羌城、松潘古城等人文胜迹以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川青铁路的全线贯通,犹如一条金色的纽带,将成都平原的繁华与川西北高原的壮美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川青铁路以其独特的经济价值、文化内涵和生态智慧,正在书写着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以路为媒,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川青铁路的贯通彻底重塑了川西北地区的发展格局。交通效率的跃升将成都至松潘的行程压缩至1.5小时,使九寨沟、黄龙等“人间仙境”融入“两小时旅游圈”,直接引爆旅游市场——九寨沟2024年游客量突破585万人次,松潘县民宿激增580余家。更深远的是,“高铁+文旅”模式催生全域旅游新生态:社交媒体话题播放量破千万,14位百万粉丝博主的深度体验让秘境走向大众;“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旅融合模式,则带动高原苹果、沙棘等特产借助物流成本降低50%的优势走向全国,形成“交通引流—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多元共生,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这条钢铁动脉既是经济线,更是文化纽带。松潘古城、长征纪念碑与藏羌风情在动车穿梭中交相辉映,藏家乐、民俗节庆成为各民族交往交融的鲜活载体。铁路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发展机遇:高原村落因“动车效应”焕发新生,年轻人返乡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成都“菜篮子”与投资热土的新定位,让曾经闭塞的涉藏地区实现文化认同与经济共赢的双重收获。这种跨越地理阻隔的深度互动,为民族团结进步注入了新时代内涵。

绿色筑基,树立协调发展新标杆。在生态脆弱的川西北,铁路建设开创了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典范。通过“以桥代路”“钓鱼法”等创新技术,工程最大限度降低对湿地生态的影响;九寨沟景区运用智慧化管理,在年接待量创新高时仍坚守生态红线。这种“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实践,既满足了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又守护了绿水青山的本底,为类似地区探索“两山”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川青铁路的贯通,是地理屏障的突破,更是发展思维的跃升。它证明,一条铁路可以不仅是钢铁脉络,更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催化剂”、民族团结的“连心桥”、生态文明的“守护者”。未来,随着铁路网的延伸与配套服务的完善,这条“黄金通道”将持续释放红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路通人和业兴”的壮美篇章。(文:周楠、郭毅、马艺菲)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