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在面对身体不适时,往往容易陷入自我诊断的误区,尤其是一些症状相似的妇科疾病,常常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混淆,导致延误治疗。31岁的上班族周琳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健康误会”。
最近半个月,她在排尿时总感觉外阴有灼热、瘙痒和刺痛感,起初她以为是工作久坐、喝水少引发的尿道炎,便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治疗尿道炎的方法,还自行购买了消炎药服用。然而,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在月经结束后愈发严重,瘙痒感甚至影响到了日常工作和睡眠。 实在无法忍受的周琳这才前往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她患上的并非尿道炎,而是霉菌性外阴炎。北京嘉佩乐妇科医院医生耐心解释道,排尿时的外阴不适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尿道炎,但女性的尿道与阴道位置相近,当外阴或阴道出现炎症时,同样会引发类似症状。
比如霉菌性外阴炎,它常与霉菌性阴道炎并存,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除了排尿不适,患者还会发现白带呈现豆腐渣样,外阴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皲裂。而滴虫性阴道炎引发的外阴炎,白带多为黄绿色、泡沫状,瘙痒感更为剧烈;非特异性外阴炎则多因卫生习惯差、局部刺激导致,常见于尿液浸渍、不透气衣物摩擦等情况,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为主。这些炎症与尿道炎的症状存在重叠,仅凭排尿灼热、瘙痒、疼痛等表现,很难准确区分
医生提醒,网上的信息繁杂且缺乏针对性,虽然可以作为初步了解疾病的参考,但绝不能替代专业诊断。当发现外阴出现皮肤瘙痒、烧灼感、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性交、排尿后症状加重,或观察到外阴有红肿、抓痕等异常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专业手段明确病因。自行用药不仅可能掩盖真实病情,还可能因用药不当导致炎症反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感染。女性健康无小事,唯有将专业判断交给医生,才能及时解除病痛,避免陷入“错判病情”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