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干线站前的华裔候选人
2024年5月上旬,东海道新干线热海站(静冈县)前惊现移动广告车——32岁华裔男子徐浩予驾驶着喷涂个人官网链接的黑色奔驰,向过往日本市民派发"大同党"名片。这个自曝要参选2026年市长选举的神秘人物,正在这座人口仅3.5万的温泉城市掀起舆论风暴。
二、从《伊豆舞女》到现实漂流
内蒙古出身的徐浩予,自述因痴迷川端康成文学于2013年赴日。在东京高田马场语言学校经历"跟不上课程"的挫败后,他转战面向中国人的代购行业,但又遭遇新冠疫情重创。2021年偶然造访《伊豆舞女》故事发生地日本静冈县热海,在抵押自己的资产购置山顶别墅改造成民宿仅仅七天后,就遭遇震惊日本的7·3特大泥石流。
"那天碰巧外出采购逃过一劫,但房子全毁了。"徐浩予在避难所结识了当地老人会成员,逐渐发现热海深层危机:观光产业占比超60%,酒店员工多住在邻市;少子化速度冠绝静冈县,15-64岁人口占比跌破50%。
三、争议漩涡中的政治宣言
2023年12月,徐浩予突然宣布参选当地市长,之后在社交平台发表"靖国神社应该关闭"等争议言论,立即引发日本保守团体反弹。日本网友发现其推特账号存在大量批判日本战争史观的内容,地方议员山田正树公开质疑:"外国人参政必须严守政治中立!"
对此,徐浩予解释:"我尊重日本文化,但历史问题不该回避。作为未来可能的市长,我会在宪法框架内处理敏感议题。"其竞选手册明确标注政策重点:设立市立大学吸引青年、开发IT产业园区、建立多语言行政服务体系。
四、归化迷雾与法律攻防
根据日本《公职选举法》,市长参选需满足日本国籍、25岁以上、3个月住所三条件。徐浩予的归化进程成焦点:其2013年抵日已满10年,但保守团体联名要求法务省"慎重审查"。熟悉归化流程的行政书士小林健太分析:"通常审查需1-2年,若现在开始申请,2026年选举确实可能赶不及。"
对此徐浩予坚称:"我的参选资格绝对合法。"但拒绝透露具体归化进度,仅表示"正在办理必要手续"。有日本法律专家指出,若未在选举公示日前取得日本籍,即便登记参选也将被除名。
五、废墟上的草根经营
在泥石流遗址前,徐浩予搭建起临时竞选办公室,并用中日混杂的日语向当地主妇群体宣讲:"要让孩子留在热海读书,必须创造新产业!"
据统计,其TikTok账号"热海改革徐"发布82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5万次。内容涵盖政策图解、市政厅旁听实录等,最新视频展示他穿着救灾制服参与防洪演习的画面,配文"和热海共进退"。
六、撕裂的地方舆论场
当地商业街"仲见世通"的土产店老板五味杂陈:"他帮忙设计中文菜单是好事,但市长需要更深厚的根基。"温泉旅馆"热海庄"女将则担忧:"外国(裔)市长会影响传统形象。"与之相对,年轻群体明显更支持,28岁的IT工程师佐藤亮说:"总比70岁的老议员们有活力。"
静冈大学政治学教授宫本昭雄分析:"热海连续三届市长选举投票率不足50%,徐浩予若能动员2000张新票源,就可能改变战局。"最新电话民调显示,其认知度已达63%,但支持率仅12%,47%受访者表示"需要更多时间观察"。
七、跨国参政的镜鉴意义
这场选举已超越地方政治范畴,折射出日本社会的深层矛盾。徐浩予在自传手稿中写道:"从灾民到候选人,我要证明移民不是负担。"其竞选团队由中日双语志愿者组成,采用"政策工作坊"形式收集民意,仅老年人医疗改革方案就修改了17稿。
随着选举日期临近,这个带着《伊豆舞女》来日的华裔青年,正驾驶贴满"多元共生"标语的竞选车穿梭于12个町区。无论最终胜负,这场跨国界、跨文化的政治实验,都已为日本地方自治史留下独特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