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情节全来源官方媒体
为了内容通顺,部分对话是根据内容延伸,并非真实记录,请须知。

寒风吹过南方小城的街道,卷起几片枯叶。

陈春燕站在自家阳台上,望着远处小区里的桂花树,眼神里满是期待。

她刚满六十岁,退休三年的她,头发虽已夹杂几缕银丝,但精神头依旧很好。

身为一名教了三十年书的语文老师,她习惯了操心,退休后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直到三年前,儿子李明结婚,她的生活才又有了新的盼头。

李明是陈春燕的骄傲。



寒风吹过南方小城的街道,卷起几片枯叶。

陈春燕站在自家阳台上,望着远处小区里的桂花树,眼神里满是期待。

她刚满六十岁,退休三年的她,头发虽已夹杂几缕银丝,但精神头依旧很好。

身为一名教了三十年书的语文老师,她习惯了操心,退休后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直到三年前,儿子李明结婚,她的生活才又有了新的盼头。

李明是陈春燕的骄傲。

陈春燕的满腔热情一次次被浇灭,她开始觉得,自己的经验在儿媳眼里似乎一文不值。

李明夹在中间,总是笑呵呵地打圆场:“妈,颖颖她妈和月嫂经验多,您就别操心了。”

可他越是这样,陈春燕越觉得心里堵得慌。

她不是想争什么,只是希望在这个家里,能为孙子做点什么。

孙子李昊出生后,家里更热闹了。

陈春燕看着粉团似的小孙子,心都化了。

她每天早早起床,想帮着抱孩子、哄孩子,可每次刚上手,孙颖或刘秀珍就会提醒:“妈,孩子得这样抱,头要托好。”

“妈,昊昊刚吃完奶,不能马上竖着抱。”陈春燕听在耳里,面上应着,心里却不是滋味。

她觉得自己像个外行,被儿媳和月嫂指手画脚。

育儿观念的差异让矛盾渐渐浮出水面。

陈春燕信奉老一辈的带娃方式,觉得孩子要多抱、多哄,月子里不能吹风。

孙颖却讲究科学育儿,房间要通风,孩子哭了也不能立刻抱,怕养成坏习惯。

一次,孙颖发现陈春燕偷偷给昊昊包了小被子,怕他着凉,立刻皱眉:

“妈,孩子不能捂太多,容易捂出痱子。”

陈春燕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怕争执伤了和气,只能默默退到一边。

李明的工作忙,医院里经常加班,家里的事他很少插手。

每次陈春燕试着跟他诉苦,他总是说:“妈,颖颖刚生完孩子,脾气大点正常,您多担待。”

陈春燕听了这话,心更凉了。她不是要儿媳低头,只是希望儿子能理解她的委屈。

可李明似乎总在逃避,不愿面对婆媳间的矛盾。

矛盾在李昊发烧那天彻底爆发。

那天晚上,昊昊突然发起高烧,哭得撕心裂肺。

陈春燕急得满头汗,提议赶紧送医院。

孙颖却坚持先物理降温,说孩子太小,医院环境复杂,怕交叉感染。

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陈春燕急了,提高了嗓门:“孩子烧成这样,还拖着?万一烧坏了脑子怎么办?”

孙颖也不让步,冷冷地说:“妈,您别吓唬我,我是昊昊的妈,我知道怎么做。”

最后,月嫂打了圆场,孩子被送到医院,幸好只是普通感冒。

事后,孙颖对陈春燕的态度更冷淡了。

她不再让陈春燕抱孩子,甚至连房间都不让她随便进。

陈春燕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立,她开始怀疑,自己来伺候月子,到底是对是错。



产后第20天,家里只剩陈春燕和孙颖。

刘秀珍回老家处理事情,月嫂出去买东西,李明还在医院值班。

昊昊哭个不停,孙颖哄了半天,累得满头大汗。

陈春燕看在眼里,忍不住上前:“颖颖,我来抱一会儿,你歇歇。”

孙颖犹豫了一下,把孩子递给她。

陈春燕小心翼翼地抱着昊昊,轻轻拍着,嘴里哼着儿歌。

孩子渐渐安静下来,她心里刚松了口气,孙颖却皱眉道:

“妈,您别这样拍,孩子会不舒服。得横着抱,轻轻晃。”

陈春燕一愣,觉得这话刺耳:“我抱了半辈子孩子,还能不会抱?昊昊这不是不哭了?”

孙颖语气冷了下来:“妈,您老观念得改改。孩子不是您那个年代那样带的。”

这话像根刺,扎进了陈春燕的心。

她压着火气,低声道:“颖颖,我好歹是你婆婆,你能不能尊重我一点?”

孙颖没退让,嗓门也高了:“尊重?您老干预我带孩子,我都没说什么!”

争吵越来越激烈,两个人都红了眼。

陈春燕觉得自己一腔心血被踩在脚下,孙颖则觉得婆婆固执己见,丝毫不顾她的感受。

昊昊被吵醒,又开始大哭。

陈春燕急着哄孩子,孙颖却一把抢过昊昊,喊道:

“您别管了!我自己来!”

那一刻,陈春燕的理智崩塌了。

她抬起手,狠狠打了孙颖一巴掌。

清脆的响声在房间里回荡,孙颖捂着脸,愣在原地,眼泪夺眶而出。

陈春燕也呆住了,她看着自己的手,脑子里一片空白。

她想道歉,可话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当晚,李明回来后,孙颖哭着把事情告诉了他。

李明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妈,您先回老家吧。家里……暂时不需要您。”

陈春燕愣住了,她想解释,可看到儿子冷漠的眼神,心彻底凉了。

她默默收拾行李,连夜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陈春燕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她的家是一栋老式的二层小楼,院子里种着几株栀子花,夏天开得香气扑鼻。

可如今,她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只觉得冷清。

儿子一家再没联系过她,电话不接,微信不回。

陈春燕几次想打过去,可手指总在拨号键上停住。

她怕听到孙颖的声音,更怕李明的冷淡。

她试着让自己忙起来。

白天,她去社区教老人书法,晚上帮邻居的孩子辅导功课。

可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想起昊昊的小脸,想起那巴掌带来的后果。

悔恨像藤蔓,缠得她喘不过气。

她不怪孙颖,只怪自己没控制住脾气,毁了这个家。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春燕渐渐习惯了独居。

她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偶尔刷到育儿视频,总会多看几眼,仿佛这样就能离孙子近一点。

她从没想过再去儿子家,她怕自己不被欢迎,怕再次成为那个多余的人。

三年后的一天,老姐妹王淑华来家里串门。

两人聊着聊着,王淑华突然说:“春燕,我听人说,你儿子家又添了个闺女,你知道不?”

陈春燕愣住了,手里的茶杯差点摔在地上。

她摇摇头,声音发颤:“我……我不知道。”

那一刻,她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样。

孙子三岁了,她一次没见过;如今又多了个孙女,她竟然连消息都没收到。

她强忍着泪,笑着说:“没事,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

可王淑华看透了她的心思,直截了当地说:“春燕,你别犟了。去找明儿,哪有母子隔夜仇的?你不去,他也不会主动来。”

陈春燕沉默了。那一晚,她辗转反侧,脑海里全是儿子小时候的模样。

他小时候生病,她背着他跑医院;他高考失利,她陪着他熬夜复习。

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家,却把她关在了门外。

她知道,自己必须迈出这一步。



在王淑华的鼓励下,陈春燕终于鼓起勇气给李明发了条微信:“明儿,我想看看昊昊和妹妹,行吗?”

她发出去后,手心全是汗,盯着屏幕不敢眨眼。

过了整整一个小时,李明的回复来了:“妈,您来吧。昊昊一直问奶奶呢。”

看到这句话,陈春燕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忙碌起来,买了孙子喜欢的玩具车,挑了孙女的粉色连体衣,还特意去市场选了新鲜的土鸡,准备给孙颖熬汤。

她知道,孙颖未必领情,但她想试试,用行动弥补当年的过错。

出发那天,她穿上自己最体面的毛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坐了三个小时高铁,她来到儿子家所在的小区。

冬日的阳光洒在楼道里,带着几分暖意。

她站在门前,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心跳得像擂鼓。

她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十几秒的等待,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

她脑海里闪过无数画面:孙颖冷漠的脸,李明的疏远,甚至还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她攥紧了手中的袋子,告诉自己,无论如何,她都要试试。

终于,门开了。

眼前的景象让陈春燕愣在原地,双眼瞪得滚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