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凤县红花铺镇白家店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林麝养殖基地,随着一只幼麝出生,凤县林麝家族迎来新成员。凤县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刘斌介绍:“目前,凤县有3.6万余只林麝。每年4月中旬至7月底是林麝的产仔期,今年预计新增幼麝1.2万只。”
基地里,白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郭和青算起了经济账:“我们村养了27只林麝,今年预计可产仔15只左右。现在,1只母麝市场价5.3万元,1只公麝1.3万元左右,麝香1克450元。1只林麝年饲养成本约3000元,但衍生价值达1万到5万元。”
正在食草的林麝(资料照片)。
凤县被誉为“中国林麝之乡”。该县依托400万亩森林资源,通过做优林下经济、创新“林—草—麝”立体种养模式,将林下空间转化为“绿色宝库”。
留凤关镇喇嘛泉村同源林麝养殖基地里,1100间生态圈舍依山而建,掩映在茂林修竹间。“这种以林养麝、以麝促林的模式,解决了土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良好的环境也能提升麝群体质。”该基地负责人李博指着不远处的饲草基地说,“我们种了10亩蛋白桑,每年还要向附近村民收购饲草。”
按照目前3.6万余只存栏计算,凤县的林麝日均消耗饲草2.7万公斤。为了解决饲草问题,凤县大力发展饲草种植产业,目前全县生态饲草林达8142.8亩。喇嘛泉村村民李雪勤说:“我家退耕还林的3亩地种植了饲草,每亩年收益四五千元。”
除了饲草供应,凤县还通过“自养、代养、寄养、合养、务工、麝区共养”养殖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如今,全县30%的农户嵌入林麝产业链,群众实现了林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务工就业得薪金、订单种植得现金。
据了解,2024年,凤县采收麝香170.82公斤,林麝全产业链产值超4亿元。2025年,全县林麝存栏量有望突破4.8万只,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4.6亿元。(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