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我们想见见儿子……” 5 月的一个傍晚,上海市某监狱分控平台接到一通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是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他们从山东济南辗转千里奔赴上海,只为看一眼狱中服刑的小儿子秦某。这场跨越时空的亲情奔赴,在高墙内外掀起了一场温暖的爱心接力。
1
千里奔赴的牵挂:父母之爱穿越山海
清晨 5 点,济南火车站还笼罩在夜色中,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攥着儿媳代买的车票,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老先生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模糊;老太太则因眼疾视线昏花。然而,他们凭借着对儿子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跨越 4 小时高铁、经历 3 次跌倒、两次迷路,终于在傍晚 17 点颤巍巍地站到了监狱门前。
值班长陆从进回忆初见时的场景,仍觉心酸:“他们一口饭都没吃,衣服上还沾着摔倒时的尘土。” 查看档案后得知,秦某因罪入狱 5 年,家中长兄与孙女重病住院。二老此次竟是瞒着家人“孤注一掷”地前来探亲——他们怕再等下去,就来不及了。
2
制度与温情的平衡:一场深夜的“破例”
面对非会见时段的铁规与老人安危的两难,监狱从人文关怀角度,协助安顿了两位老人,并向家属打电话报平安。看着老人捧着面条落泪,民警刘楠事后感慨:“执法有尺度,更需有温度。”
3
高墙内的团圆:一碗饭的温度融化五年冰霜
次日的会见室里,50 岁的秦某佝偻着背,颤抖着为父母揭开饭盒。母亲絮叨着家长里短,父亲浑浊的眼里泛起微光。长达 1 分钟的沉默后,所有愧疚与思念化作滚烫的泪水。“爹娘,儿子对不起你们……” 秦某合十的双手与老人紧攥的衣角,让在场民警无不动容。
4
爱心接力的终点:让归途成为新生的起点
这场跨越两省三城的探亲,见证了陌生人扶起跌倒老人的善意、监狱民警的帮助支持,更让秦某在思想汇报中写下:“爹娘没有放弃我,社会没有抛弃我,为了爹娘,我要挣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后记:铁规下的柔
当“提篮桥”老监狱的砖瓦已成历史,新时代的狱政管理正书写着新篇章。从“会见难”到“云探亲”,从“刚性执法”到“暖心工程”,这场千里探亲的故事,恰是司法温情化改革的生动注脚——高墙之内显大爱,铁规之下有温情。
法与情从来不是对立面。当 80 岁的父母用踉跄脚步丈量亲情的重量,当监狱民警以人性化举措架起救赎的桥梁,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执法体系的进步,更是一个社会对“人”的终极关怀。这,或许就是文明最动人的模样。
1、祝贺!上海监狱系统1人荣获全国表彰!
2、那一撞,撞碎了我的人生
3、@罪犯亲属、监护人:上海监狱2025年5月会见日安排,请查收!
编辑:杨旭科
供稿:提篮桥监狱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上观号作者:上海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