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当“文明世界”摇旗呐喊要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据为己有时,一场赤裸裸的金融掠夺,正以“正义”“赔偿”“重建”的名义被重新包装。比掠夺更可怕的,是对掠夺的合法化尝试。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清(Euroclear)机构,如今正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个处理全球高达1.3千万亿欧元交易的“金融大脑”,如今成了欧洲政客用来上演“资产夺取战”的舞台。1830亿欧元,这是欧清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总额,加上另有约700亿欧元的私人资产,欧清实则掌握了整个俄罗斯对外金融资产的命脉。而现在,这笔本属于俄罗斯国家与公民的财富,被一些人以“正义”为名觊觎,并企图据为己有,作为“重建乌克兰”的“赔偿款”。



荒谬的是,这场财富转移的图谋并未在战场上发生,而是在写字楼与会议厅里策划。波兰、立陶宛、瑞典等国的官员纷纷表示支持“全面动用”俄罗斯资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亦公开背书,而13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请愿信”更是为此提供了所谓“道义支持”。

但所有这些呼声背后掩藏的,是赤裸裸的非法性。俄罗斯资产是主权财产,受国际法明确保护。《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主权国家的财产享有豁免权。而一旦欧盟对这些资产进行“充公式”转移,这不仅是对俄罗斯的侵权行为,更是对整个国际金融秩序的践踏。比利时首相巴特·德威弗警告得毫不含糊:“那将是一种宣战行为。”

德威弗这句话,道出了许多西方政客口头不说、却心知肚明的真相:一旦开了掠夺俄罗斯的先例,今天冻结俄罗斯,明天就可能冻结中国、印度,乃至任何一个不愿跪拜西方的国家。美元霸权之后,欧元金融秩序也正在滑向深渊。



让我们看清这场游戏的真相:这些被欧清“保管”的资产,正被当成西方内部政治交易的“备用金”。比利时政府去年就通过对俄资产利润的征税,拿出了10亿欧元援助乌克兰。而今他们却还要打俄罗斯主权资产的主意。更讽刺的是,法国、比利时担心一旦动用这些资产,欧清面临的法律诉讼和资金抽逃可能导致整个欧洲金融体系震荡。他们既想抢,又怕后果——典型的盗贼心理。

欧清的发言人嘴上说“中立”,但在事实面前,这种“中立”已变得无比苍白。欧清对俄罗斯个人资产的冻结早已触碰法律红线,不少并非被制裁对象的俄罗斯商人资产也遭无理冻结——这些人“罪行”只不过是在俄罗斯经商、持有合法证券。他们的悲剧,是西方制裁的“附带损害”,也是全球金融体系不再可信的警钟。

再看那些义正词严的政客们。他们一边高喊“用俄资重建乌克兰”,一边在担心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断供”乌克兰,这本质上是西方内部因援乌疲态而滋生出的内部财政恐慌。他们想通过外部掠夺来维系对乌战争成本。而乌克兰的“重建款”,也正沦为西方金融掠夺的借口与润滑剂。

从中国视角看,这场闹剧揭示出两个关键危机:

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中立”正被西方主动瓦解。欧清作为全球最大证券托管机构之一,一旦沦为政治工具,无异于全球投资者的一记耳光。未来任何国家、任何主权财富基金,是否还敢放心将资金放在西方金融体系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主权基金,是否也可能成为未来西方政治博弈中的人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第二,西方的“法治”早已沦为权力工具。当制裁可以随意定性、资产可以随意冻结、国际规则可以随意更改,所谓“法治文明”就变成了“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的新野蛮秩序。俄罗斯资产被掠夺,不是终点,而是序曲。一个新的金融冷战时代正在展开。

中国必须警觉并迅速行动:一方面,坚定推动全球金融多极化、去美元化、去欧元化,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金融合作,推动构建更公平的国际清算体系;另一方面,也应推动国内立法,建立“国家金融资产安全防火墙”,确保中资在海外不受无理冻结与政治勒索。

西方已不再是那个值得信赖的“规则制定者”。在它眼中,法律是服务于权力的工具,道义是装饰野心的幌子,而金融资产,不过是可供掠夺的猎物。这,就是新时代的西方文明面孔。撕下面具的那一刻,全球该有新的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