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授衔时,本有一位名将,够资格评大将军衔,但他什么军衔也没获得,就是原四野第13兵团首任司令员程子华。有人认为1948年程子华在平津战役时,出现一个不大不小的失误,触怒了中央首长,导致离开军队没有军衔,真是这么回事吗?



这种看法比较狭隘,过于关注具体细节了,反而看不到真相。带兵打仗多年,有战术失误的将领太多了,这很正常。相对而言,密云之战反倒有点微不足道,不可能左右程子华的授衔情况。



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程子华兵团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先遣兵团,最先驰援华北、筹备关内作战。程子华接到上级命令,与杨得志、杨成武两兵团承担切断平津西线、消灭傅作义嫡系35军的任务,兵团快速南下,奔向平张线。

也许是因为轻敌,程子华兵团在经过小城密云时,停下了行军脚步,认为凭借兵力、火力优势,打下城池毫不费力,于是便决定攻城。这个顺手牵羊之举,后来被证明是不明智的。虽然兵团最终打下了密云,但耽误掉宝贵的行军时间,并且被坐镇北平的傅作义得到情报,东野大军南下不再是秘密了。



敌35军被傅作义紧急撤回,往北平方向收缩。毛主席得知这一变化,对程子华的做法很生气,这会影响北平作战难度,增加伤亡。主席发电报进行了批评,并严令杨罗耿兵团、程子华兵团加快速度,务必拦住东撤过程中的35军。而这几支部队也是创造了追击奇迹,成功将35军包围、歼灭在新保安。

所以程子华的指挥是有些问题、存在隐患,不过最终没有影响到平津战役大局。1949年3月军改完成后,东野第二兵团成为了四野第13兵团,程子华继续担任司令员。如果中央认为他责任重大、能力不足,这个时候就换人了,还用等到1949年底?四野是以兵多将广著称的,不缺军事人才。接到调令时,程子华都率部打到广西了。



解放战争末期程子华离开野战部队,改任山西省委书记,完全是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有类似情况的还包括他在四野的战友黄克诚,也是被调到地方任职,先主政天津、后主政湖南。只不过黄克诚根据组织安排,1952年又进京担任副总长兼总后勤部长。如果不是这个变化,或许大名鼎鼎的黄克诚也一样没军衔。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具备大将资格的滕代远、李先念、谭震林、张鼎丞等人,不都是如此么?大家都没参加授衔。所以说密云一战影响了程子华的评价和军队前途,更多只是一种猜测,没有过硬的事实支撑。程子华是宝贵人才,总体军队资历不在老搭档徐海东之下,他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建设奉献了一生,1991年病逝。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