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至上的外交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特朗普中东行背后的信号

2025年5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展开了一场高度引人注目的中东访问。这不仅是一次外交之旅,更是他在试图重塑美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宣言。不同于传统的外交手法,特朗普此行不仅与叙利亚临时总统沙拉(乔拉尼)进行破冰会谈,还与因支持恐怖组织饱受争议的卡塔尔达成巨额军贸协议。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关于全球安全、恐怖主义再兴、乃至世界大战可能性的广泛担忧。


美国与卡塔尔签署军事贸易协议

一、中东"皿煮化"的幻想破产

美国数十年来在中东推进皿煮制度的尝试,屡屡以失败告终。阿拉伯之春未能带来持久的皿煮,反而在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地催生出权力真空与极端势力的崛起。YSL世界中宗教至上、部族政治、政教合一等深层结构,使得西式皿煮难以真正扎根。

特朗普虽然声称在推动“和平”,实则绕过传统建制、与问题政权直接交易,可能进一步削弱中东本已脆弱的政治生态。例如,与沙拉(乔拉尼)建立关系看似削弱伊朗影响力,实则也可能给恐怖组织制造合法化的机会,为恐怖主义复苏埋下伏笔。


沙拉(原名乔拉尼)曾是美国通缉的恐怖分子

二、卡塔尔交易与恐怖主义再激化

卡塔尔一方面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军事盟友,另一方面却被广泛指控资助哈马斯、穆兄会等组织。特朗普此番与卡塔尔签订超2000亿美元的军事订单,等于在不设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奖赏了一个“暧昧角色”。这不但可能令海湾国家感到错愕,也可能被极端分子解读为“美国默认恐怖融资”,进而刺激其圣战情绪。


卡塔尔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公开支持哈马斯

三、欧洲:被渗透的软腹部

从2015年大规模难民潮至今,欧洲已接纳数百万MSL难民。一些城市已出现非融合型社区,与本土价值观念冲突激烈。近年来,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地发生的多起恐袭事件,大多与移民背景直接相关。特朗普若再次放松对中东恐怖势力的遏制,将进一步加剧欧洲的治安与安全危机。

此外,欧洲左翼政客出于政治正确而回避难民问题,右翼民粹力量趁势崛起,这种极化趋势为“内战型骚乱”埋下伏笔。若出现一起如同巴黎大爆炸、伦敦地铁毒气袭击等重大事件,势必引发连锁反应,重塑欧洲安全政策,甚至导致国家之间的军事对峙。


抵达欧洲的难民

四、引爆点:文明冲突与地缘崩盘

当前世界正处于多条潜在引爆线的交汇点:

  • 以色列-伊朗:叙利亚若被视为“中立化”,将改变以色列对北方防线的认知。以色列不会轻易接受这种转变。

  • 乌克兰-俄罗斯:特朗普对布丁的暧昧态度可能削弱欧洲信心,欧洲盟友将加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 :中东战略调整,或使美国战略资源再度转移,降低对印太地区的支持力度。

一旦恐怖主义复兴与国家间误判同时爆发,形成“国家+非国家行为体”双重冲突架构,第三次世界大战虽非必然,但其条件将已具备。


俄乌战争

五、危险正在酝酿,但非不可避免

特朗普式的“交易型外交”短期内或许带来表面和平与经济利益,但从历史与文明冲突视角观察,这种不计价值、不设底线的外交方式,很可能激发新的不稳定因子。

中东的火药桶从未熄灭,当一个超级大国选择与火焰跳舞,全世界都需做好面对烈焰的准备。

下一场大规模战争是否发生,或许就取决于接下来十年的几次关键决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