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出游,大景区一定要预约,这是金钱买来的教训。
白帝城瞿塘峡是一个5A景区,因为没有提前预约,当天在各个平台乱翻,终于在某音预约了几张90元的票,后来才知道正常门票是50元。
不过买到了票还是快乐的,这里是给大家提个醒,也是给自己长个记性。
有攻略说要是一天游奉节,上午去三峡之巅,下午去白帝城,这样可以一天拍照都不是逆光。这个话倒是真的,我们就是这个样子拍照,没有受到光线的影响。
从三峡之巅下来中午在白帝镇吃了饭,白帝城景区人太多了,没有停车位,就去了夔州古城转转,返回的时候果然景区门口的车少了些。
路上有个“10元人民币取景打卡点”,我们也随喜拍了照。
景区这会儿人不是很多,但是风雨桥依旧人来人往。
过了桥就是诸葛老先生的塑像,手把羽扇,一脸的沧桑。
碑前面是《前出师表》碑后面是《后出师表》。
白帝城瞿塘峡一个景区两条线路:一条是看瞿塘峡,一条是上白帝城。
去瞿塘峡要坐船,坐船最晚一班有时间限制,白帝城倒是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到这个点儿有些晚,就先去看瞿塘峡。后来证明这个选择非常英明,一路上人少景美。
瞿塘峡
十多年前我来过白帝城,印象中没有瞿塘峡这个点儿(也可能有,因为我是从重庆坐游轮,就没有必要安排)。
到瞿塘峡口要摆渡,摆渡船的费用是算在门票里面的。逛这个景区还能坐个几分钟的免费轮渡,也算是一个新奇的经历。
特别是轮渡这个地方拍照打卡,你们说:有种什么调调?
从忠义渡口到江峡渡口十几分钟,问问船员,说江峡渡口前旁边就是曾经有名的“滟滪堆”。
“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 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
因为影响航运,1959年冬炸除,"滟滪回澜"成了历史的陈迹。
滟滪石存放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中,前几年我去重庆看过,要是不知道它的来历,就是一块普通甚至丑陋的巨石。
三峡博物馆拍的
渡口上面是江峡文化馆,展厅挺多,把奉节各个阶段的历史进行展示。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峡移民的照片。
三峡大坝的建设后奉节县地处淹没区域,要进行整体搬迁。2002年初奉节老城搬迁拉开序幕,2006年9月25日,奉节古城被江水淹没。
三峡工程总共移民一百多万,后来我在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感触很深,这是后话。
旁边是老关庙遗址,这是一个古人类文化遗址,刚好处于三峡水库的控制线175米上下。
江峡文化馆旁边步道口就是瞿塘峡口,也就是所谓的“夔门”。
这里有瞿塘峡悬棺、古栈道及锁江铁柱遗址。当然悬棺和古栈道这里看不清,这个铁柱倒是真切的就在眼前。
瞿塘峡西口夔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夔门有一古迹,名“铁锁关”,也称“铁索关”。 铁锁关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唐时。唐宋之后,夔门铁锁关就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税关卡,叫做“夔关”。
“作铁絙,绝江中流,立栅于两端,谓之锁峡。”
资料照片
战争的时候锁江是为了防敌,和平的时候锁江是为了收税,作用甚大。不过“锁敌”并没锁住蒙元军队,收税倒是收的真金白银。
这里两根铁柱是从宋代就遗留下来的,后来移栽在这里,算是真正的见证了历史。
据传老杜也有诗记载: “世代兴亡事有由,将军远镇古梁州。堪嗟铁锁依然在,不锁瞿唐峡口头。”
这里是登三峡之巅徒步线路的开始。我们已经从三峡之巅下来了,就不用上去了。
平时这里可以看到猴子,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猴子的雕塑。
这是一只忧郁的猴子,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忧郁,“两岸猿声啼不住”都是愁苦之声吧。
我们到不远的赤甲楼望望瞿塘峡就返回了。
赤甲楼修建于1995年,位于赤甲山下得名,临楼望望瞿塘峡是一个好位置。下面这个大炮倒是很吸引人的眼球。
白帝城
已经五点多了,赶着点儿坐渡船回到白帝城,这个时间白帝城游人稀少,倒是没有黄金周的喧闹。
白帝指的是西汉末年公孙述,他这个人历史上口碑不好,但是他称帝期间白帝城一带甚少战乱,当地有人缘,所以兴建“白帝庙”纪念他。
岁月真是杀猪刀,不但雕刻了皱纹,也削平了记忆,我真的想不起多少十多年前来这里的情景了。
只记得某位同行脚崴了,我当时搀扶过,后来他买了一瓶酒供我们喝表示感谢。
这个门楼的记忆都不多,赶紧拍照留念。
以后不管到了哪个地方多拍照,没事翻翻照片,这样才会记忆深刻一些。
白帝庙大门是个标志性建筑,建于清代,前为砖砌牌楼式石拱门洞,后为木结构单坡式门殿,“白帝庙”三个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孟伉1957年题写。
牌楼两侧为“八字”照壁,东西两侧画降龙云气图案和宝瓶云气图案。门洞竖匾上三周为五龙围绕的浮雕图案,沿袭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进入前殿,旁边小娃娃说这是张飞那是关羽。唉,“白帝托孤”的时候,关羽张飞早就位列仙班,这个地方哪有他们的雕像。
“白帝托孤”实际应该是“永安托孤”,我上篇写夔州古城写过了。不过这里的塑像雕刻费心了,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不一样。
人物表情各异,要是有心情又时间的话,在这里看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能看一天。
我们是走马观花,前殿(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白楼等古今建筑,都是匆匆而过。。
明朝的时候四川巡抚林浚毁掉公孙述像,并将白帝庙改为三功祠,用来拜祭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像。
后来更名为“义正祠”, 改供刘备、诸葛亮像,再改名为“明良殿”,并增塑关羽、张飞及诸葛亮祖孙三代像。
到了清康熙年间川湖总督看《三国》着了迷,进行大修,之后又进行了四次大修,到清同治年间才形成今天的格局。
白帝城的白帝庙,看来一是地方父母官的喜好,二是三国故事流传太广。
这里的建筑其实都很有特色,要是对三国故事了解,或者干脆请个导游,慢慢走慢慢看,这个地方消磨一天的时光也是一个很惬意的事情。
再说,这里古木森森,建筑独特,拍照打卡都是取景的好地方,就是不看文物古迹,纯粹为了拍张照片,都值得慢慢转。
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就浪费了这么多的美景,连悬棺陈列室和文物陈列室都关门了。
据说是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也关门了,不过外面这个时间点照相,倒是不错。
太喜欢竹枝堂这个景儿,建筑和植被互相掩映,很出片。
夕阳西下,这里几乎没有游人,拍照真是好地方。
难得给诗豪刘禹锡也留了个地方,“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也有情”。
很多人都不知道老刘是在夔州城写的这首诗。
来时的风雨桥,现在已经没有几个游人了。
回望白帝城,还能看到城墙。
西汉公孙述据此地而割据一方,蜀汉刘备退守白帝城托孤而汉室得存,南宋筑山城而抗御蒙元,白帝城镇守三峡、拱卫巴楚,直至明清时期,白帝城仍然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军事堡垒。
昔日关城,今日景区,愿和平盛世永驻,大家都能把兵戈地当做旅游点。
阿弥陀佛,阿门。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