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场备受瞩目的俄乌会谈即将举行。
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前的最后时刻,两个最关键的人物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双双宣布不会出席。
这场陷入“三缺二”困局的谈判,还能谈出什么结果?
泽连斯基的和平努力,是否只是一场“独角戏”?
事实上,普京的“缺席”早有预兆。
5月11日,普京突然提议俄乌双方在土耳其重启谈判,并表示愿意讨论“新的停火建议”。这一表态曾让外界猜测,俄方是否准备让步。
然而,5月14日,克里姆林宫公布的俄方代表团名单却让希望破灭——普京本人不会到场,代表团由总统助理梅津斯基、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等官员组成,级别虽高,但显然无法做出最终决策。
俄方的态度很明确:谈判可以谈,但普京不会亲自下场。
紧接着,特朗普也跟着“临阵变卦”。
5月12日,特朗普曾高调表示:“我有很多会议,但如果事情有可能实现,我会考虑飞过去。”这番模棱两可的表态,一度让外界猜测他可能亲赴土耳其斡旋。
然而,5月15日,就在俄方代表团名单公布后不久,美方官员迅速确认:特朗普不会去了。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特朗普的出席与否,取决于普京是否到场。既然普京不去,他自然也没必要去。
5月14日,泽连斯基启程前往土耳其,并在行前表示:“我已准备好任何形式的谈判。”然而,他真正想见的两个人——普京和特朗普都已明确不会现身。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此前强调:“泽连斯基只会见普京,与较低级别的官员会谈没有意义。”如今,这场会谈的规格已大幅降低,乌方的失望可想而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普京和特朗普都不愿出席?
私以为,普京不愿亲自出席,可能有几个考量。
第一,避免被“外交绑架”。如果普京亲自谈判,一旦未能达成协议,国际舆论可能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而派出代表团,则能保留回旋余地。
第二,谈判筹码未到。俄军目前在战场上仍占优势,普京没有迫切需求做出重大让步。
第三,不愿给泽连斯基“抬轿子”。泽连斯基希望借高层会谈提升国际支持,普京若亲自出席,反而可能助长乌方士气。
而特朗普的缺席同样有深层原因。
首先,不愿为谈判结果背书。如果会谈无果而终,特朗普不想承担“斡旋失败”的责任。
其次是国内政治压力。美国共和党内部对介入俄乌冲突仍有分歧,特朗普不愿过度卷入。
还有就是,“普京不去,我也不去”。特朗普的外交风格向来以“对等”为原则,既然普京不现身,他自然也不会降低身段。
所以,这场会谈的压力来到了泽连斯基这边,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独角戏”。
泽连斯基的诉求很明确,他希望直接与普京谈判,并拉上特朗普作为“担保人”。然而,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却不容乐观。
第一,乌军反攻未能扭转战局,西方援助也因美国大选而充满变数。
第二,欧洲国家虽支持乌克兰,但已显疲态,德国、法国等国的民意开始转向“促和”。
第三,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承诺并不坚定,甚至曾暗示可能减少军事援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的谈判筹码有限,而普京和特朗普的缺席,更让这场会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尽管普京和特朗普缺席,但会谈仍可能进行。但这场会谈还能谈出什么?成果恐怕很有限。
比如,局部停火协议。俄乌或就某些前线地区达成短暂停火,以便人道主义援助进入。
比如,战俘交换。双方可能同意交换部分战俘,作为“善意姿态”。
而涉及领土这种兹事体大的问题,基本没有谈妥的余地。毕竟,乌克兰不可能接受俄占克里米亚及东部四州的现状,而俄罗斯也不会轻易撤军。
最终,这场会谈很可能沦为一场“外交秀”——各方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然后继续在战场上较量。
真正的和平,或许要等到俄乌战局出现决定性转折后,才有可能到来。
在此之前,泽连斯基的“独角戏”,恐怕还要继续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