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哪位开国将领的逝去最值得惋惜,刘亚楼将军一定算一个。他在病逝时只有55岁,属于英年早逝。
他虽然只是上将,但葬礼却是按照元帅级别举办的。
后来经过毛主席批准,追悼会的地点设在了中山堂。要知道,当时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去世后才能使用中山堂,可见中央对他的看重。
对于他的去世,毛主席无疑是非常悲痛的。想起当年的往事,主席不禁懊悔,自己当年批评他太不留情面了……
让人惋惜的将军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引起中央轰动的还是陈赓大将的去世。当时的陈大将只有58岁,同年还兼任着国防部副部长一职。
噩耗传来后,全国上下无不悲痛哀悼。
事务缠身的周总理不能及时赶回,他特意致电中央,要求将陈大将的追悼会延期,并表示自己要亲自主持。
就连毛主席也直言:这是断我一臂啊!
然而,众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在四年之后,另一位国防部副部长也去世了,他就是刘亚楼上将。他比陈赓还年轻,去世的时候只有55岁。
这个消息无疑更让人感到不可置信。要知道,陈大将去世得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他早年的革命经历。
当年大革命失败后,陈赓大将在发动起义时腿受了伤,之后便被送到了上海疗养。
期间他不慎暴露了行踪,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而老蒋也不顾他昔日救命之恩的情分,对他严刑拷打。将军的心脏问题也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到了建国之后,他的心肌梗塞便时常发作,最终撒手人寰。
而刘亚楼将军呢,他早年的经历并没有陈大将如此惊心动魄,甚至在整个抗日时期都是在苏联度过的,他为何病逝得如此之早呢?
当年导致他身体被拖垮的原因是因为肝病,所以很多人便猜测,是不是因为刘将军的性格问题,毕竟人人都知道他性情暴躁,有“雷公”的称号。
那时军中还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雷公来训话”的言论。
但要知道当时我军脾气不好,爱发火的将军并不在少数。那些军事将领中,几乎十个有八个都爱训斥人。
就像许世友将军,他不仅脾气暴躁,还很爱喝酒,但他的身体就一直非常硬朗。
刘将军的性格暴躁确实有一部分原因,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其实这事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他自己,他是一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不管不顾,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
其实在去苏联留学之前,他的脾气也并不张扬。从苏联回来后,他的脾气才开始逐渐急躁起来。
为军队呕心沥血
刘将军是在1939年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苏联卫国战斗,由于表现出色被授予了少校军衔。
后来苏方想邀请他加入苏联国籍,然而,一心记挂国内战事的他却直接拒绝了。
于是到了1946年,他便毅然回到国内并马不停蹄地踏上了东北战场,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然而,满怀期待的他在刚一进入军队便发现了部队中的种种问题。那时我军还没有向正规化方向转变,部队从制度到军纪,都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这让接受过系统化军事训练的刘亚楼非常着急。有时候只是因为一个细节没注意到,部队可能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眼看最关键的全国性战役就要到来了,部队还是这个状态可不行。
于是原本只担任参谋的刘亚楼在管理军队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每次战士们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时,他也会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
就比如东野准备攻打德惠时,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用炮,不知道怎么进行分配,于是便从连到师平均配置,差不多一人一发炮弹。
刘亚楼得知后气得批评了负责人一顿:“一人一发,这是发衣服吗?发衣服也不能乱穿一气啊!”最后这一仗果然失利。
还有一次是在攻打锦州前夕,刘亚楼命令八纵封锁机场,以防敌人空运援军。
结果到了第二天,八纵也不知道该封锁哪个机场,不得不再一次打电话请示。
刘亚楼又发了好大一通火:“一个机场不能用,一个能用,该封锁哪个还需要请示吗?”
一个纵队司令,竟然连这样的军事常识都不清楚,可见下面的干部军事素养有多差了。
此后刘亚楼便经常昼夜不休地工作,白天整训军队,晚上向上级作报告。
在他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军队总算有了一个正规化的样子。后来在朝鲜战场上,打得最厉害的都是从四野出来的部队。
当年三野的第九兵团入朝参战时,就因为干部的军事素养不到位,部队制度不完善,在长津湖战役中吃了很大亏。
而四野的部队就没出过这种问题,可以说这离不开刘将军的功劳。
也正因此,在我国组建空军时,毛主席将这个艰巨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此时解放战争刚接近尾声,国外的目光又开始虎视眈眈,我军组建空军保家卫国已经刻不容缓。
然而,对于当时的我军来说,空军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刘亚楼只感觉压力犹如泰山一般大。
但为了人民的安危,他还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份重任。
之后他便从零开始,建立航校,培养空军人才;与苏方进行交涉,购买装备,邀请苏军顾问。
当时空军的领导班子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很多老将都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愿踏入空军这个未知的领域。
刘亚楼只能一个部队一个部队地谈话,到处请人帮忙。所幸老战友们顾全大局,要兵给兵,要干部给干部。
结果,等好不容易将部队拉起来之后,朝鲜战争又爆发了。
奉献最后的精力
美军仗着自己有制空权,疯狂地在我方阵地上进行轰炸。见此情形,毛主席急切地询问刘亚楼,空军能不能上去?
彼时的空军还只是有一个头衔,战斗力几乎为零,这都是刘将军的心血。
但在接到中央命令的那一刻,刘将军还是咬着牙,狠着心,将部队送到了朝鲜战场上。
所幸,战士们不辱使命,以有限的经验和无限的勇气,给予了敌人痛击。
就这样,空军在一路摸爬滚打中成长了起来。
此后的数年中,国军也时常派飞机过来进行侵扰,但每次都被坚守在岗位上的刘将军命人打了出去。
然而,由于交手次数太多,敌人竟然摸到了窍门,他们开始选择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飞行。
而当时我军的装备依旧落后,没办法在阴雨天气中捕捉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对嚣张的敌人,我军竟然毫无办法。
毛主席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空军总部几次。
其实主席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他也明白空军的不易,所以在消气之后便再也没提过此事,只让他们加快建设。
此后刘亚楼便更忙了,甚至开始废寝忘食、不分白天黑夜地连轴转,就是为了让空军尽快发展起来。
也是在这时候,他的身体开始慢慢出现问题。1964年,出访巴基斯坦的刘亚楼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回国后一经检查发现肝病已经非常严重。
妻子劝他入院治疗,但他却拖着病体坚持要完成最后的工作。
最后还是中央强令让他停止工作到医院休养,他才真正得到了休息。
得知他的病情后,主席非常惊讶,连忙作出指示:“赶快治,哪里条件好到哪治,要全力以赴!”
之后主席还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要认真休养,听医生的话。
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没能挽留住刘将军的生命。1965年5月,刘亚楼将军在上海病逝。
听闻这个噩耗后,毛主席悲痛不已,哀叹天丧良将。他不禁懊悔道,是不是自己当初批评得太不留情,才让他离开得这么早。
主席这样自责,也是因为他太过思念爱将。
其实大家都清楚,刘将军的病情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的,从革命时期到建国之后,他真正可以休息的时间聊胜于无。
他将全部精力都花费在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中,这样为国为民的将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