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街头巷尾,有这样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手握方向盘16载,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以“零投诉、零违章、零有责事故”的卓越表现,树立了行业标杆;他心怀大爱,无偿献血8700毫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将出租车变为流动的“爱心驿站”。他就是江苏省南京公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北的士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戴洪林,一位从平凡岗位中走出,却以不凡事迹感动无数人的全国劳动模范。

从业16年来,戴洪林从一名农村进城务工者成长为南京市出租车驾驶员的楷模。他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30圈;服务乘客超过20万人次,无一不对他的优质服务交口称赞。


南京首位 出租汽车行业的全国劳模

“因为现在路况比较复杂,我们南京也是个网红城市。所以,我开车的时候都会特别小心。”在提到为何这么多年“零差评”时,戴洪林笑呵呵地解释,“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比如说,遇上堵车,那就是不要急,把心态调整好。”

自2009年成为一名出租车驾驶员以来,戴洪林始终将“方向盘上承载的是安全,更是南京的形象”这句话铭记于心。

如今,作为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首位全国劳模,戴洪林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化——出车前,他都会花上至少20分钟时间,细心检查车容车况,确保车内整洁有序;贴心准备了便民“百宝箱”,包括晕车药、垃圾袋、签字笔、一次性雨衣等常用物件。

“说实话,荣誉只是一张纸,但是对我而言,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以后要更加努力,要有传帮带的责任。”谈及这次赴京受表彰,戴洪林感慨颇多。

公益不停歇 爱心传递显担当

在“的哥”中,戴洪林独创的“三多特色工作法”,一直广为流传——路遇老年乘客多问、弱势乘客多等、特需乘客多帮。

2015年6月,戴洪林遇到一位被毒蛇咬伤的老人,四肢肿胀、神志不清,他通过电台开辟绿色通道,仅用10分钟就将患者送到市第一医院救治;2016年11月,一名乘客的女儿突发高烧昏迷不醒,戴洪林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连闯数个红灯,将孩子及时送医;2017年3月,戴洪林在六合老家附近遇到一个衣衫不整、精神失常的女童,他好心拿了自己女儿的衣服给女童穿上,将其送到附近的派出所;2019年10月,戴洪林在扬子江大道路边遇到一位步履蹒跚的八旬老人,发现老人有失智现象,通过110平台联系到了家属,安全送老人回家……在戴洪林的车上,无论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还是急需就医的乘客,都能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在我心里,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外地客人第一次来南京,我们出租车司机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戴洪林说,“其实,我也是在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帮一把。换了其他人,我觉得,他们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除了日常服务,戴洪林还积极参与各类重要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如国家公祭日、APEC大会、青奥会等,他亲切的微笑、热情的服务、细心的接待,让不少国内外来宾对南京这座博爱古都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戴洪林还是一位“献血达人”。自2008年起,他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8700毫升,为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传递了生命的希望。

“有的时候收到血液中心的短信,说您的血液已经临床救治病人,我非常高兴,认为我的血没有白流。”戴洪林说。

2016年3月,戴洪林更是成功配型,为上海一名男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20毫升,成为江苏省城市客运行业第一人。在他的感召下,南京市出租行业30多名驾驶员陆续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为无偿献血事业开辟了一条流动宣传路线。

此外,戴洪林还组织并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义载活动,连续12年“爱心送考”,为中高考学子保驾护航;连续11年助力明心康复中心,为孤独症患儿带去欢笑;连续10年开展阳光助残“爱心赏花”活动……他的善举不胜枚举,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创新引领 劳模精神永流传

2018年,在戴洪林的建议下,中北的士成立了“戴洪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开展服务创新,打造一支“服务规范、敬业专业”的驾驶员团队。

作为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戴洪林与团队成员一道参与编写《出租车文明用语100句》《新聘驾驶员行规行纪和职业道德岗前培训手册》等职业手册,成为新入职驾驶员的教科书。

2020年起,戴洪林带领工作室团队策划参与全国首个“出租车平安驿站”载体建设,将自己积累的安全行车、优质服务、安全防范、见义勇为、禁毒防范等宝贵经验传授给其他出租车司机,大大提升了全行业的服务水平。

如今,戴洪林依然载着“爱心驿站”穿梭于金陵城的大街小巷,用他的热情与专业,为每一位乘客提供优质服务。

(江苏工人报记者 李垚)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