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德厚闵行 文进万家”理念,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在全区广泛开展市民修身行动。2025年,区内各委办局、街镇(莘庄工业区)百花齐放,形成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修身项目。
在闵行,从田间地头的法治新风到商务楼宇的文明走廊,从社区楼道的方寸之美到滨水绿道的低碳足迹,一场以“市民修身行动”为抓手的文明深耕正在持续展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环,闵行始终将文明风尚的培育和传播融入城市血脉,努力使“市民修身”这项行动更显“接地气、聚人气”。
创新文明传播实践模式
每一次弯腰、每一次捡拾,都蕴含着市民对待文明的态度。作为闵行区2025年重点市民修身项目之一,颛桥镇“文明捡跑”项目,将文明实践与健康生活深度融合,探索出“随手公益+全民健身”的创新模式。居民手持垃圾夹、环保袋,化身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途经向阳路的“林荫隧道”、在田园路的健康步道畅快前行、感受流淌于代代颛桥人心中的六磊塘河……大家边慢跑边清理街巷绿化带中的烟头、纸屑,既强健体魄又守护家园环境,让“举手之劳”成为文明新风尚。从“一个人捡”到“一群人跑”,从单纯清理垃圾到传播低碳理念,以轻盈脚步丈量文明厚度,让“弯腰俯身”的微小善举,成为推动文明实践与健康生活深度融合的强大力量。
梅陇镇在今年推出“南方连廊文明风尚倡导项目”,则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将文明修身理念融入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作为连接南方商圈的重要通道,千米长的连廊通过艺术彩绘,打造沉浸式修身文化宣教场景:有体现民俗文化的剪纸作品,有展现人文内涵的幸福地图,有营造文明家风的暖心故事,还有弘扬传统美德的敬老宣传。从匆匆路过到驻足参与,从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以创意赋能公共空间,让通勤路成为市民修身的“文明走廊”,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注入人文温度与创新活力。
此外,区水务局的“生态文明倡导项目”、区融媒体中心的“民情直通车”系列栏目、区教育局的“读书·最美”市民读书活动……一个个“接地气”的市民修身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文明传播实践模式,让文明成为浸润人心的持久力量。
激活多元主体参与动能
“家门口的文明风景线”,是城市精细化治理中见微知著的生动实践。新虹街道以“百个文明特色楼道创建项目”为抓手,将公共空间转化为传播文明风尚的微阵地,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居民通过自主协商、共同设计,让楼道变身“主题空间”。从“各扫门前雪”到“共绘一面墙”,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到“最亲密的一家人”,以楼道的方寸之美凝聚社区共识,让公共空间成为邻里情感的纽带,让“文明公约”成为市民举手投足间的自觉行为。
针对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新型诈骗多发等问题,区公安分局聚焦“美丽乡村行”项目,组织交警与社区民警深入全区各街镇(莘庄工业区),通过“大篷车宣传”“老年人交通事故警示片联播”“非遗文创作品融合宣传”等形式,将普法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以法治力量浇灌乡村文明之花,让村民在“身临其境”中筑牢安全防线,让反诈知识入脑入心,让文明风尚在乡野间扎根生长,实现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深刻转变。
在虹桥镇,文明养宠主题修身活动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小手拉大手”的作用,鼓励他们成为文明养宠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从南到北,一个个市民触手可及的修身行动,不断凝聚人心,激活多元主体参与动能,推动文明从“管理约束”的外在要求升华为“自觉践行”的精神追求。
构建全域文明培育体系
文明,是闵行的城市底色,更是市民百姓的生活美学。2025年,闵行新征集的4大类62个市民修身项目正在全区陆续启动,涉及传播文明风尚的共有18项。从倡导生态文明、崇尚勤俭节约,到筑梦书香文化、践行健康理念,闵行的修身项目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文明新风尚格局,是推动社会和谐、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力量。
在浦江镇,“烛照前行 德润浦江”主题系列活动掀起了宣传道德典型、学习道德典型、争当道德典型的浓厚氛围。在莘庄镇,地铁站里“星空朗读亭”传来琅琅书声,文明借助阅读的力量得以传播。从“一江一河”文明实践带,到“大零号湾”文明实践圈,市民修身行动正在闵行的大地上以千姿百态的样貌充分生长,并积极推动着“城市治理”与“文明育人”的深度融合。
今天的闵行,正在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汇聚无数个平凡个体的微光,持续点亮城市文明的璀璨星河。
供稿:区精神文明办
编辑:方佳璐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