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张伟)在儿童健康领域,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及脑性瘫痪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康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创新推出“营养干预+康复治疗”整合治疗模式,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带来了新希望。


临床研究发现,超过60%的特殊儿童存在挑食偏食、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素摄入失衡等营养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儿的体格发育,还与认知发展、情绪行为及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受家庭养育理念、照护者认知水平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特殊儿童的营养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解决。

为破解这一难题,市妇幼保健院营养膳食指导科与儿童神经内科及康复科展开深度合作。由营养膳食指导科副主任马京洁牵头,选派营养医师李蕊组建专项医疗组,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系统梳理出孤独症及发育迟缓患儿的三大营养特征:食物选择刻板导致的营养素失衡、肠道微生态紊乱引发的消化吸收障碍,以及微量元素异常对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这些发现为后续精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市妇幼保健院创新推出“营养干预+康复治疗”整合治疗模式,为每一位特殊儿童量身定制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从饮食结构调整、饮食习惯培养,到餐次安排、食材搭配,再到特定营养素补充,形成一套完整的营养干预体系。截至目前,已为70余名特殊儿童制定个体化食谱。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患儿在食欲、体重、排便、情绪、行为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好评。

这种创新治疗模式将教育行为康复与营养干预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康复治疗的局限。李蕊医生介绍:“我们针对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设计的益生菌膳食方案,配合康复训练,在改善核心症状方面已初见成效。”儿童神经内科与康复科主任胡春维表示:“营养干预+康复治疗”整合治疗模式使治疗效果产生叠加效应,特别是营养干预对患儿情绪稳定的促进作用,为行为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悉,“营养干预+康复治疗”整合治疗模式为特殊儿童康复开辟了新路径,标志着特殊儿童康复治疗从单一模式向多学科联合模式转变。未来,市妇幼保健院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为更多特殊儿童带来康复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