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5月13日,广西百色一所小学一家长背着几个月大的小孩站护学岗。被质疑不合理,这位家长称自己不是自愿的。但是学校排的班轮到自己就得要去。学校回应有文字政策依据家长是自愿的,面对着家长带着几个月的孩子在站岗,说自愿谁会相信。
当然有不少的家长真的是自愿过去,毕竟学校上下学高峰期交通堵塞,都希望看着孩子能够更安全的过马路。但是在志愿这个原则上能不能更加人性化。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据媒体报道,5月13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一实验小学门口,有家长怀抱婴儿执行护学岗近40分钟的新闻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夏天已至,尤其是南方的气温早就突破30℃,又是烈日当空,让一个怀抱婴儿的家长执行护学岗40分钟,先不说能否正常指挥交通,就是让一个怀抱婴儿的妈妈执行护学岗,她和婴儿的安全谁又负责呢?
为了弄清楚事件的真相,记者联系了执勤的家长刘女士(化名)。据刘女士回复记者朋友称:“我们不是自愿的,是他们(学校)排的班,我觉得不是我的活,我就不想干,但也懒得说”。
同时也有家长表示,曾在班级群表示过当天无法到岗,被回复“老师排的名单,没空就安排家人去”。如果家长所说属实,那这就是自愿原则变成强制执行了?
据工作人员回复表示:“这个护学岗是有一个文件的,因为上下学的时候,这个交通容易堵塞,就可以让交警,社会机构的志愿者,还有学生家长一起组成护学岗,来帮忙疏散这个交通,这个的话属于自愿的,如果家长有困难,可以和学校协调。”
针对此事,有网友如此评论,美其名曰“互学岗”,实际则是“责任转嫁”!满口谎言“家长自愿”,实际则是“被动自愿”;官话套话“学校行为”,实际则是“上级要求”;刨根问底“上级是谁”,实际就是“相关部门”;舆论发酵则一律定性为“”学校理解上级要求有偏差,安排部署工作方式方法不当”,实际则是拿”学校替罪”!
也有网友认为,不要恶意、放大去解读这件事,其实只是需要10~20分钟协助警察,维护学校秩序,而且按照家长轮换制可能3至4年才遇上一次。家长参与维护交通秩序,有利于提高家长本身的交通意识(在交通上,有些家长潜在自私自利的意识,让你无法接受),有利于学校周边整体交通状况。至于带娃去工作,那是个人的问题。
- 可以肯定,家长护学岗的设立主要基于地方教育部门和安全防控文件,其核心是“自愿参与”与“家校共治”,这显然有积极意义。
尽管存在争议,但政策导向倾向于通过灵活沟通和多方协作实现安全目标,而非强制要求。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要满腹牢骚,有困难可以及时沟通,消极抵触也未必是良善。因为,你自己也有孩子在上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护学岗的出发点本来让家长一同参与。学校也好,家长也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成长环境。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