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湾智算中心。
这个春天,佛山三龙湾很热闹。
在三龙湾智算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最强大脑”们24小时高效运转,以可调度使用且可达6000P的算力,为千行百业提供坚实的算力支撑;在机器人谷,德国AI机器人公司诺亚机器人在华首个子公司落户、海创科技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动工,机器人“朋友圈”进一步集聚;相距不远的潭洲水道,国内最大断面内河沉管隧道启动首节安装;区域内再添多条干道通车……
一边是AI+机器人项目相继落地,德企集聚发展;另一边是区域内多个交通项目与基础设施迎来重大建设节点或交付使用,以交通互联促进要素互通。2025年第一季度,佛山三龙湾科技城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三龙湾签约落户产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59亿元。另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9个重点交通项目动工、通车或取得重要进展。
四个关键词,看“再造一个新佛山”蓝图下,三龙湾如何“开局”?
AI+机器人
全国首个镇街自主建设智算中心落地
“四年前,我们有幸播下了打造‘机器人产业新高地’的种子,这颗种子已然长成一片全新的产业高地!”前不久,海创科技机器人智造城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三龙湾举行。项目将打造成为集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科创园区。奠基仪式上,海创科技机器人智造城董事长杨兆斌表示,园区将继续加强和扩大机器人产业的“集聚”效应,花大力气招引人形机器人、AI科技应用等产业。
已落地项目继续增资扩产,新“朋友”还在加速集聚。
今年初,德国知名AI机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中文名:诺亚机器人)完成在华首个子公司诺亚机器人(佛山)有限公司的注册,并正式落户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开展具有感知功能的先进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好消息接连不断。落户三龙湾的大族机器人官宣,更名“华沿机器人”之后将总部落户佛山三龙湾。在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惊艳”亮相后,今年3月全球第26家库卡学院揭幕成立。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热话题”,正是三龙湾这篇发展热土的“现在进行时”。
在三龙湾智算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高效运转的同时,全国首个由镇街自主建设的智算中心正式落地三龙湾。该智算中心规划具备1000P算力,预计在5月可建成首期100P算力。未来,片区将以智算中心为抓手,构建起一个“热带雨林式”的AI产业生态。
今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吹响“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号角。以“三箭齐发”之势,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推动新兴产业生强枝、推动未来产业育优苗,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智造强市”。
不止AI、机器人,一季度三龙湾重点项目推进中,多个“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包括佛山首个专注光芯片制造项目——广东鑫诚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投产,助力佛山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首个“工改工”一二级联动项目顺晋产业园启动建设,目标打造成为三龙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此外,还有数智化银发经济平台项目、哈工(北京)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乐比(广东)健康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及生产研发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集中动工。
重点项目拔节生长,产业向“新”向“未来”。
德欧“朋友圈”
孵化基地已集聚6个德欧项目 持续完善服务体系
有朋自远方来,携手共进。
德国AI机器人企业的落户,不仅是佛山“三箭齐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落地实践,更是这个湾区“窗口”、全球发展“朋友圈”再扩大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去年佛山三龙湾新签约产业项目33个,签约投资总额208.6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签约投资总额150亿元。在对德招商方面,有施图福、瑞博科技、依必安派特3个德国项目落户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
今年一季度,三龙湾再度签约落户产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5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个。随着德国知名AI机器人公司诺亚机器人在华首个子公司诺亚机器人(佛山)有限公司落户,目前,区域内三龙湾中德产业园创新孵化基地已集聚了6个德欧项目,初步形成了德企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佛山三龙湾所在区域的德语国家企业数量占全市超过四成,近五年新落地德资企业数量占全市六成以上。
三龙湾,正成为对欧合作“桥头堡”。
当前,三龙湾持续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华南德企集聚高地。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三龙湾在深化对德合作交流方面就接待和调研企业超300次,举办德欧及人才交流活动12场。对接德欧企业、机构近200家,储备一批合作伙伴和潜在项目。
除了“请过来”,三龙湾招商团队还积极地“走出去”。奔赴德国、土耳其、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开展经贸投资交流活动,并举行佛山营商环境推介交流会。
近年来,服务区还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德(欧)企业的服务和支持举措,全力打造欧企友好型园区和欧企与本地企业相融发展的国际化营商生态,努力促成更多欧洲项目落地佛山。
交通“动脉”
“超级工程”“黑科技”受关注 以交通互联促进“三链同构”
“一航津安7”“一航津安6”……前不久,由两艘单元船舶通过改造后拼接而成的“方形庞然大物”,担任完成潭洲隧道工程内河沉管使命的“多边形战士”。
潭洲隧道是目前国内单孔跨径最大、横截面最大的内河混凝土沉管隧道,堪称国内断面最大内河沉管隧道。至此,三龙湾内这一重大工程迎来重大建设节点——首节沉管安装作业。
据了解,潭洲隧道工程的多位建设者,均来自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项目组。
“超级工程”和“黑科技”备受关注,更是一个区域的民生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脉”。
佛山“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坚持“三链同构”增强产业动能,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衔接、高效协同。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三龙湾至少有19个重点交通项目启动、投入使用或者迎来重要建设节点。交通互联互通与资源要素流动,正形成共振。
“六条道路犹如六条巨龙蜿蜒,串联起科创企业、科研平台与产业园区;两座天桥恰似彩虹飞架,架起人才流动、要素互通。”3月底,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6条道路、2座天桥的正式投用,区域“八横七纵”的立体交通路网再度升级。
在顺德片区,一季度还有佛山市顺德区银桂路(上水河至岭南大道)工程、伦桂路工程(林上路至横一路)等项目通车,不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以及已开通试运行碧桂园机器人谷规划3路工程,为机器人谷的全面规划实施提供交通保障,有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已经完工通车的西海二支片道路-二支工业大道改造工程,道路所在片区目前已引入大族机器人(现更名为“华沿机器人”)、盈特等超170家入园企业,年产值近百亿,路网的不断升级,是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基座”和保障。
金融集聚区
“平均每月新增1家机构”“金融+制造”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
“平均每月新增1家机构”是今年一季度位于三龙湾内的佛山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数据显示,集聚区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平安银行、建设银行、世纪证券、大新银行等55家金融机构抢滩进驻,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类金融,形成“全业态金融矩阵”效应。
其中,今年一季度就有华润银行三龙湾支行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拓展了华润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布局。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佛山分中心、汽车消费金融中心佛山分中心以及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也相继落户佛山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为区域金融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了解,根据规划目标,集聚区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贷款余额超8000亿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集聚区存贷款规模已分别超1.1万亿元和6800亿元,完成五年总目标的92.3%和85%,两项核心指标均超前达成进度。
“金融+制造”正成为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强大动能。
不仅如此,在推进一季度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总部经济效应正在三龙湾进一步凸显。包括中交集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粤西分部落地佛山新城交通产业基地、广东斗禾科技有限公司新总部落地北滘人才小镇,以及广东扬山联合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顺德精密智造华南总部基地建设。
签约、开工、投产……新项目拔节生长、生态圈不断聚合。2025年一季度,三龙湾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亮眼“成绩单”,加速构建“科技+智造+金融”的产业生态圈。
企业探访
人工智能时代,佛山“最强大脑”已就位 拥有180种通用AI工具 打造标杆案例超50个
2025年,人工智能时代呼啸而至。一座传统制造业大市,早已先行布局。
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提出要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优化“1+N”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其中的“1”,就是指1个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调度中心,即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传统制造业大市“遇上”人工智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节点的佛山,如何抢抓机遇、加速跑出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日前,南都探访位于三龙湾南海片区的三龙湾智算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
拥有六套大模型
年底可调度算力将达9000P
去年10月,全省首个地级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平台,在三龙湾正式上线。目前,平台拥有的基础算力也就是能调度的算力就已达到6000P。
6000P是什么概念?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人工智能赋能运营中心总经理方桃告诉记者,“这相当于可以满足佛山制造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算力”。
这个市级调度中心,又擅长做什么?
“对于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平台,政府有非常明确的定位,首先是要打造类京东的人工智能应用超市,让佛山全行业都能轻松找到其使用场景;第二个目标是让佛山的企业像用水电一样便利使用算力;第三是在2026年至2027年,将通过可实现数据交易,为佛山制造业带来数据经济价值。”方桃介绍。
据介绍,中心目前已经拥有六套大模型,覆盖超过20个行业的小模型,并已经深度对接DeepSeek“满血版”大模型,拥有180种通用AI工具,有25家以上的合作伙伴,形成技术“智囊团”,上线半年来,已服务企业超110家,打造标杆案例超50个。记者最新了解到,平台预计到今年底可调度算力可达到9000P。
例如,维尚家居以5G+AI赋能大规模定制生产,打造国内全家居行业首个“AI设计工厂”。海天味业运用5G+视觉AI算法及比对每颗黄豆360度4K图像,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制曲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发白率等进行建模和判定,智能判断产品情况,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
政企协同破解转型痛点
助力中小企业拥抱AI浪潮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佛山提出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千行百业”行动计划,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广东制造业大市,佛山拥有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31个制造业大类,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10万家工业企业,应用场景巨大。
有数据基座、有“最强大脑”,更有应用场景,佛山如何助力更多企业拥抱AI浪潮?
“首先要破解人才短板,中心提供全流程陪跑服务,企业无需费心自建技术团队即可通过平台获取AI解决方案,政府监管和支持打消企业试错顾虑,提供技术支撑,让企业放心。”方桃表示,佛山联通作为平台建设方,基于强大的数据底座和技术人才团队,同时还会推出免费AI诊断工具,结合企业现状输出定制化部署建议。“把硬核技术不断地输送到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平台上面,做到1+1大于2的解决能力。”
“这就是佛山市为什么要先建设一个人工智能赋能应用中心,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要帮企业解决所需的人才、应用场景的资源供给和算力等问题。”方桃表示,“在佛山的企业家很幸福。人工智能时代突然来临,政府已经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实习生 赵孟佳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制图:黄亚岚(腾讯元宝AI)